时间: 2025-05-01 01:37: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37:38
抹眉头巾: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一种覆盖在眉毛上的头巾。它通常指的是一种装饰性的头巾,用于遮盖额头和眉毛,常见于某些传统服饰或特定场合的装扮中。
文学:在文学作品中,抹眉头巾可能被用来描述角色的服饰,以此来展现其身份、地位或文化背景。 口语:在日常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在讨论传统服饰或特定文化活动时。 专业领域:在服装设计、历史学或人类学等领域,抹眉头巾可能是一个研究对象,用于探讨特定文化的服饰传统。
同义词:额巾、头饰、头巾 反义词:无特定反义词,但可以考虑与“现代简约风格”相对比。
抹眉头巾的词源可能与古代的服饰传统有关,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在不同文化和地区中可能有着不同的演变和变化。
在某些文化中,抹眉头巾可能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如表示身份、婚姻状态或**信仰。它也可能与特定的节日或仪式相关联。
抹眉头巾可能让人联想到传统、优雅和神秘感。它可能唤起对过去时代的怀旧情感,或是对特定文化的好奇和尊重。
在个人经历中,抹眉头巾可能与特定的文化体验或旅行记忆相关联。例如,在参观某个历史遗址时,可能会看到当地人佩戴抹眉头巾。
在诗歌中,抹眉头巾可以被用来象征传统与现代的冲突或融合:
在古老的街道上,
抹眉头巾轻轻飘扬,
是时光的信使,
诉说着过往的辉煌。
结合图片,抹眉头巾可能让人联想到色彩斑斓的传统服饰,或是宁静的乡村风光。在音乐中,可能与柔和的传统乐器声音相关联。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的头饰可能有不同的名称和用途。例如,在中东地区,类似的头巾可能被称为“希贾布”(Hijab),具有不同的社会和文化意义。
抹眉头巾作为一个词汇,不仅代表了特定的服饰元素,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和社会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不同文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1.
【抹】
轻按。弹奏弦乐器的一种指法。
【引证】
唐·白居易《琵琶行》-轻拢慢捻抹复挑。
蒙住。
【引证】
《聊斋志异》-各以红绡抹头。
2.
【眉】
(象形。甲骨文,小篆字形。象目上毛形。本义:眉毛)。
眼上方的弓或嵴,亦指生长在这条嵴上的眉毛。
【引证】
《说文》-眉,目上毛也。 、 《诗·卫风·硕人》-螓首蛾眉。 、 元稹《遗悲怀》-报答平生未展眉。
【组词】
眉心、 眉间广尺、 眉泉、 眉寸、 眉下添眉、 眉弓、 眉尖、 眉柳、 眉脚
3. 【头】 名词后缀。 方位词后缀。
4.
【巾】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布巾下垂之形。本义:佩巾,拭布,相当于现在的手巾)。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巾,佩巾也。 、 《仪礼·士冠礼》-沐巾一。 、 《礼记·内则》-盥卒授巾。 、 《仪礼·士丧礼》-布巾环幅不凿。 、 《仪礼·特牲馈食礼》-静其巾幂。 、 《战国策·魏策》-儿女共沾巾。 、 宋·张俞《蚕妇》-归来泪满巾。 、 清·林觉民《与妻书》-巾短情长。
【组词】
花巾;小丝巾;巾栉、 巾帚、 巾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