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6:56: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6:56:38
初春:指春季的初期,即冬末春初的时节,天气开始转暖,但仍可能出现寒冷的天气。这个时期,万物开始复苏,植物发芽,动物活动增多,人们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初春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初”和“春”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初”表示开始或最初,“春”表示春季。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含义基本保持不变,但在不同的文学作品和口语中,其使用方式和语境有所变化。
在**文化中,初春常常与春节等传统节日联系在一起,象征着新的开始和希望。人们会在这个时候进行各种庆祝活动,如放鞭炮、贴春联等,以祈求新的一年平安吉祥。
初春给人以希望和活力的感觉,它象征着新生和成长。对于许多人来说,初春是期待已久的季节,因为它带来了温暖和生机,让人感到心情愉悦。
在我的家乡,初春是种植蔬菜和花卉的最佳时期。每年这个时候,我都会和家人一起在花园里忙碌,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机和活力。
诗歌: 初春的微风轻拂过脸庞, 嫩绿的枝芽在阳光下闪耀。 大地苏醒,万物歌唱, 新的生命在春风中舞蹈。
在英语中,初春可以对应为“early spring”或“springtime”。在不同的文化中,初春的象征意义和庆祝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但普遍都与新生和希望相关联。
初春这个词汇不仅描述了一个具体的季节时段,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和情感意义。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增强沟通的深度和广度。通过深入分析初春这个词汇,我更加意识到语言与文化、情感之间的紧密联系。
1.
【初】
(会意。从刀,从衣。合起来表示:用刀剪裁衣服是制衣服的起始。本义:起始,开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初,始也。裁者衣之始也。 、 《广雅》。按,谓展帛以就裁。-初,舒也。 、 《易·既济》-初吉终乱。 、 《易·书大传》-名曰初虑。 、 《诗·王风·兔爰》-我生之初。 、 《论衡·订鬼》-初疾畏惊,见鬼之来。 、 陶渊明《桃花源记》-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组词】
初岁、 初枯、 初头、 初化、 初末
2.
【春】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草(木),草木春时生长;中间是“屯”字,似草木破土而出,土上臃肿部分,即刚破土的胚芽形,表示春季万木生长;“屯”亦兼作声符。小篆字形,隶变以后,除“日”之外,其他部分都看不出来了。本义:春。四季的第一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春,推也。从艸屯,从日,艸春时生也。会意,屯亦声…今隶作春字,亦作芚。 、 《尔雅·释天》-春为青阳,春为发生,春秋繁露。春者,天之和也。又春,喜气也,故生。 、 《公羊传·隐公元年》-春者何,岁之始也。 、 《诗·豳风·七月》-为此春酒。 、 孟浩然《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 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组词】
春归、 春闱、 春蚕、 春事、 春人、 春试、 春忙、 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