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37: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37:08
“儋石之储”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储存的粮食或物资非常丰富,足以堆积如山。其中,“儋”是古代容量单位,相当于十斗;“石”也是古代容量单位,相当于十斗或一百升。因此,“儋石之储”形容储备极为丰富。
“儋石之储”源自古代对粮食和物资储备的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有所下降。
在**传统文化中,粮食储备是国家稳定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标志。因此,“儋石之储”不仅描述物质丰富,也象征国家的繁荣和安定。
这个成语给人以稳定和安全感,联想到的是富饶和充足,可能让人想到丰收的景象和安宁的生活。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常用于日常对话,但在讨论经济、历史或文学话题时,可以用来增强表达的深度和文采。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秋风起,稻浪翻,儋石之储满仓间,农家乐,笑声传,丰收年,幸福满人间。”
想象一幅画面:金黄的稻谷堆积如山,农民的笑声和欢呼声在田野间回荡,这样的场景给人以视觉上的丰富和听觉上的喜悦。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完全对应的成语,但类似的表达如“a mountain of grain”或“abundant reserves”可以传达类似的丰富储备的概念。
“儋石之储”是一个富有历史和文化内涵的成语,虽然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不高,但它仍然是理解和欣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通过学和使用这个成语,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的经济状况和文化价值观。
家产不过十金,乏无儋石之储,晏如也。
继母虐不子,厥子先生事之愈恭,既而改适他氏,无~。
1.
【儋】
成担货物的计量单位。
【引证】
晋·陶潜《劝农》-儋石不储,饥寒交至。
2.
【石】
(象形。甲骨文字形。右象岩角,左象石块。“石”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山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石,山石也。在厂之下,口象形。 、 《诗·小雅·鹤鸣》-它山之石。 、 《释名》-山体曰石。 、 《易·豫》-介于石。 、 《易·说卦传》-艮为小石。 、 《周礼·典同》-原声石。 、 《吕氏春秋·精通》-慈石召铁或引之也。 、 《书·大传》。注:“石材,柱下质;石承,当柱下而已。”-大夫有石材,庶人有石承。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
【组词】
石田、 石髓、 石头记、 石头城、 石子甬路、 石桥三港、 石灰布袋
3.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4.
【储】
(形声。从人,诸声。本义:积蓄备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储,偫也。 、 《一切经音义》-储,贮也。储亦备也,谓蓄物以为备曰储也。 、 曹子建诗?-小人德无储。 、 王元长《曲水诗序》-盈衍储邸。 、 《韩非子·十过》-府无储钱,库无甲兵。 、 《汉书·何并传》-储兵马以待之。 、 《盐铁论·力耕》-丰年岁登,则储积以备乏绝。
【组词】
储粮备荒;冬储白菜;储邸、 储峙、 储款、 储书、 储敛、 储才、 储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