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05: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05:24
暇时:指空闲的时间,没有工作或任务需要完成的时间段。字面意思是指没有事情占用的时间,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
“暇时”一词源自古代汉语,由“暇”和“时”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文献中,如《诗经》中已有使用,意指没有事情的时间。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意义和用法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更加常用。
在现代社会,随着工作压力的增加,人们对“暇时”的重视也在增加。它不仅是休息和娱乐的时间,也是个人发展和家庭活动的重要时段。
“暇时”常带有一种轻松和自由的情感,让人联想到放松、享受和自由支配时间的愉悦感。
在个人生活中,我常常利用暇时进行阅读和学习,这不仅帮助我放松,也增加了我的知识储备。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暇时的阳光下,书页轻轻翻动,心灵在文字间游走。”
在英语中,“暇时”可以对应为“leisure time”或“free time”,在不同文化中,人们对暇时的利用和重视程度可能有所不同。
“暇时”是一个充满可能性的词汇,它不仅代表了时间的自由,也反映了个人对生活的态度和选择。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合理利用暇时,对个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1.
【暇】
(形声。从日,叚(xiá)声。本义:空闲,闲暇)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暇,闲也。 、 《书·无逸》-不敢自暇自逸。 、 《左传·成公十六年》-好以瑕。 、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救亡不暇,安得王哉? 、
——龚自珍《病梅馆记》。
【引证】
《国语·晋语》-将吊不暇。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炊不暇熟。
【组词】
暇时;暇刻、 暇晷、 暇景
2.
【时】
(形声。从日,寺声。从“日”与时间有关。本义:季度;季节)。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时,四时也。 、 《释名》-四时,四方各一时,时,期也。 、 《左传·桓公六年》。注:“春夏秋也。”-谓其三时不害。 、 《孟子·篇叙》。注:“谓时曰支干五行相孤虚之属也。”-三时者,成岁之要时。又,天时不如地利。 、 《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时入山林。 、 《左传·闵公二年》-时事之征也。 、 《管子·山权数》-时者,所以记岁也。 、 《淮南子·天文》-四时者,天之吏也。 、 《尔雅·释天》。注:“道光照也。”-四时和谓之宝烛。 、 《书·尧典》。马注:“羲和四子掌四时。”-敬授人时。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左传·桓公六年》-谓其三时(指春夏秋)不害,而民和年丰也。
【组词】
时气、 时若、 时食、 时耕、 时夏、 时暑、 时景、 时禽、 时享、 时序、 时祀、 时田、 时令病、 时衣、 时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