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7:13: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7:13:01
“天长地远”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天空的辽阔和地面的遥远。基本含义是指距离非常遥远,时间非常长久,常用来形容时间或空间的无限延伸。
在文学中,“天长地远”常用来描绘宏大的场景或表达深远的情感,如在古诗中形容山河的壮丽或爱情的永恒。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形容某人离家很远或某件事情持续时间很长。在专业领域,如地理学或天文学,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描述实际的空间距离或时间跨度。
同义词“天涯海角”强调的是空间的极端远,而“天长地远”则更多强调时间和空间的无限延伸。反义词“近在咫尺”则表示距离非常近,与“天长地远”形成鲜明对比。
“天长地远”这个成语源自中国古代文学,特别是在诗词中常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文学作品和日常交流中,但其基本含义保持不变。
在中国文化中,“天长地远”常与永恒和不朽的概念联系在一起,如在描述爱情、友情或历史时。这个词汇也反映了中国人对时间和空间的哲学思考。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一种宏大和深远的感觉,让我联想到无尽的星空和广袤的大地。它也让我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暂。
在我个人的经历中,我曾用“天长地远”来形容我与远方朋友之间的友情,尽管我们相隔甚远,但我们的友情却像天空和大地一样永恒。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天长地远,星辰为证,我们的誓言,穿越时空。”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星空和大地相连的画面,音乐上,可以选择一些宏大的交响乐来配合这种感觉。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s far as the eye can see”或“timeless”,虽然不完全等同,但都传达了某种无限和永恒的感觉。
“天长地远”这个词汇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对时间和空间有了更深的思考。它在文学和日常交流中都是一个非常有用的词汇,能够传达出宏大和深远的情感。
天长地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阳阴否隔却成愆,怎得~。
1.
【天】
(会意。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大),上面指出是人头,小篆变成一横。本义:人的头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解字注》-天,颠也。…颠者,人之顶也。以为凡高之称。
【组词】
天灵、 天灵盖
2.
【长】
老,年高。
【引证】
《广雅》-长,老也。 、 《孟子》。注:“年长也。”-不挟长。 、 《庄子》-子之年长矣,而色若孺子,何也? 、 杜甫《兵车行》-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 《国语》-齐侯长矣。
【组词】
长艾、 长没
年长,年龄较大。
【引证】
明·魏禧《大铁椎传》-长子灿七岁。 、 《醒世恒言》-弟辈衣食自足,不消兄长挂念。
【组词】
长君、 长德、 长贤、 长主、 长宾、 长年、 长郎
3.
【地】
(形声。从土,也声。本义:大地)。
同本义,与“天”相对。
【引证】
《春秋·元命苞》-立字士力于一者为地。 、 《尔雅·释地》-土乙力为地。 、 《管子·形势解》-地生养万物。
【组词】
落地;天地;地角、 地宫、 地府、 地脉、 地遁
4.
【远】
(形声。从辵(chuò),袁声。本义:走路走得长)。
同本义 。引申距离大,相隔远。与近相对。
【引证】
《说文》-远,辽也。 、 《尔雅》-远,遐也。 、 《礼记·王制》。注:“九州之外也。”-屏之远方。 、 《礼记·中庸》-柔远人也。 、 《礼记·乐记》-穷高极远。 、 《战国策·赵策》-念悲其远。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 《左传·三十三年》-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 唐·杜牧《阿房宫赋》-缦立远视。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火器利袭远,技击利巷战。 、 《广东军务记》-极目远望。
【组词】
远行无急步、 远游之戒、 远招近揖、 远水近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