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7:59: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7:59:56
就义:指为了正义的事业或信仰,勇敢地牺牲自己的生命。这个词汇通常带有崇高的道德色彩,强调牺牲的自愿性和为了更高目标的奉献。
“就义”一词源于古代汉语,最初指履行道义或职责。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演变为为了正义而牺牲生命。
在**文化中,“就义”常与英雄主义和牺牲精神联系在一起,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汇常用于纪念那些为了国家和民族利益而牺牲的英雄。
“就义”一词给人以庄重、崇高的情感反应,联想到英雄主义和牺牲精神。它激发人们对正义和勇气的敬仰。
在历史课上,我学*了许多为了国家和民族利益而就义的英雄人物,他们的故事深深地影响了我对勇气和牺牲的理解。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就义”:
在黎明的曙光中,他选择了就义,
为了那遥远的星辰,和心中的理想。
在英语中,“martyrdom”可以对应“就义”,但“martyrdom”更侧重于**意义上的牺牲。
“就义”是一个充满力量和崇高情感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一种行为,更代表了一种精神和价值观。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汇,能够增强我的表达力和对历史文化的理解。
1.
【就】
(会意。京尤会意。“京”意为高,“尤”意为特别。本义:到高处去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桂馥注:“此言人就高以居也。”孔广居注:“京,高丘也。古时洪水横流,故高丘之异于凡者人就之。”-就,就高也。从京从尤。尤,异于凡也。
2.
【义】
(会意。从我,从羊。“我”是兵器,又表仪仗;“羊”表祭牲。本义:正义;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
同本义。
【引证】
《墨子·公输》-义固不杀人。 、 、 《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诸葛亮《出师表》-引喻失义。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 、 宋·苏洵《六国论》-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义,坚持正义。)
【组词】
丈义、 义断恩绝、 义不容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