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4:02: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02:54
“兰摧玉折”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兰花被摧毁,美玉被折断。这个成语用来比喻优秀的人才或美好的事物遭到不幸或破坏。
“兰摧玉折”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寄李十二白二十韵》:“才高心不展,道屈善无邻。自古皆如此,兰摧玉折频。”这个成语在后来的文学作品中被广泛使用,逐渐成为表达对不幸遭遇的固定表达。
在**传统文化中,兰花和美玉都是高洁和美好的象征。因此,“兰摧玉折”这个成语也承载了对美好事物被破坏的哀痛和对人才不幸的同情。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的是一种哀伤和惋惜的情感。它让人联想到那些未尽其才的人和那些未能长久的美好事物。
在现实生活中,我曾在一次文学讲座中听到一位作家用“兰摧玉折”来形容一位年轻诗人的早逝,这让我深刻感受到了这个成语的力量和美感。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兰摧玉折,星陨月沉,才子佳人,梦断天涯。”
视觉上,这个成语可能让人联想到破碎的玉器和凋谢的兰花。听觉上,可能会让人想到哀伤的音乐或悲凉的诗歌朗诵。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 tragic loss of talent”或“a waste of potential”,但这些表达没有“兰摧玉折”那种诗意和深远的文化内涵。
“兰摧玉折”这个成语不仅是一个表达不幸遭遇的工具,它还承载了*传统文化中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对人才的尊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文化底蕴。
余虽昆季,义犹友朋,~,实难为情。
1.
【兰】
(形声。从艸,阑(lán)声。本义:兰草,即泽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蘭,香草也。 、 《汉书·司马相如传》-衡兰芷若。 、 《荀子·劝学》-兰槐之根是为芷。
2.
【摧】
(形声。从手,崔声。本义:折断)。
同本义。
【引证】
《诗·大雅·云汉》-先祖于摧。 、 范仲淹《岳阳楼记》-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组词】
摧折、 摧剥、 摧烧
3.
【玉】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根绳子,串着一些玉石。“玉”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 、 《礼记·曲记》。疏:“玉谓佩也。”-君无故玉不去身。 、 《虞书》。郑注:“执之曰瑞,陈列曰玉。”-五玉。 、 《周礼·王府》-王齐则共食玉。 、 《书·洪范》-惟辟玉食。 、 《左传》-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组词】
玉情儿、 玉墀、 玉阙、 玉虚、 玉树、 玉砚、 玉雕、 玉栏
4.
【折】
(会意。甲骨文字形,右边是斧子(斤),左边是断开的“木”,意即斤砍断木。后来断木演变为“手”,意为用手拿斧弄断东西。本义:折断)。
同本义。
【引证】
《易·丰》-折其右肱。 、 《易·说卦》-兑为毁折。 、 《诗·郑风·将仲子》-无折我树杞。 、 《周礼·疡医》-折疡之祝药。 、 《仪礼·特牲礼》-设折俎。 、 《左传·哀公元年》-无折骨。 、 《韩非子·五蠹》-兔走触株,折领而死。 、 《淮南子·人间训》-堕而折期髀。 、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草折。 、 《汉书·李广苏建传》-触柱折辕。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折臂断足。
【组词】
骨折;兰摧玉折;折针儿、 折伐、 折首、 折脚铛、 折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