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08: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08:03
昌言:字面意思是指正直、有益的言论,通常指那些积极向上、建设性的言论,能够促进社会和谐、知识传播或道德提升的话语。
昌言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昌”字有繁荣、兴盛之意,“言”即言论。随着时间的推移,昌言逐渐被用来形容那些有益于社会和个人发展的言论。
在**传统文化中,昌言被视为一种美德,鼓励人们发表正直、有益的言论,以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昌言给人以积极、正面的情感反应,联想到光明、希望和智慧。它能够激发人们的思考,鼓励人们以建设性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日常生活中,我常常鼓励朋友们发表昌言,无论是工作讨论还是生活建议,正面的言论总能带来积极的影响。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昌言:
昌言如春风,温暖心田间,
智慧之光亮,照亮前行路。
昌言可以联想到温暖的阳光、和煦的春风,以及悦耳的鸟鸣,这些都是积极、向上的象征。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wise words”或“constructive criticism”,它们都强调了言论的积极和建设性。
昌言作为一个词汇,不仅体现了语言的美感,也承载了文化的价值。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昌言提醒我要以积极、建设性的方式与人交流,这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和谐都至关重要。
1.
【昌】
(会意。从日,从曰。本义:善,正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昌,美言也。 、 《书·大禹谟》-禹拜昌言。
【组词】
昌言、 昌教
2.
【言】
(指事。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言”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从“言”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本义:说,说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直言曰言,论难曰语。 、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志以发言。 、 《左传·昭公九年》-志以定言。 、 《国语·周语上》-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 《法言·问神》-言,心声也。 、 《墨子经》-言,口之利也。 、 《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具言所闻。 、 《后汉书·列女传》-趋机而言。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言于李??。 、 明·魏禧《大铁椎传》-言讫不见。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组词】
言绝、 言言、 言不尽意、 言戏、 言人人殊、 言笑自若、 言之无文、 言方行圆、 言信、 言爽、 言不顾行、 言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