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2:40: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2:40:52
免去:动词,意味着解除某人的职务、责任或义务,或者避免某种情况的发生。
“免去”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免”字原意为避免、避开,“去”字意为离开、去除。随着语言的发展,这两个字结合形成了表示解除职务或责任的现代含义。
在中国文化中,“免去”常与官方职务变动相关,反映了社会对权力和责任的重视。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如“dismiss”或“relieve”也有类似的使用背景。
“免去”可能引起不同的情感反应,如对于被免职者可能感到失落或解脱,对于旁观者可能感到惊讶或同情。
在个人经历中,“免去”可能与工作变动相关,如被提升或调岗,这种变化可能带来新的机遇或挑战。
在诗歌中,“免去”可以用来表达一种解脱或新开始的情感:
风雨过后, 我免去了旧日的重负, 迎接晨曦的清新。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从沉重的责任中解脱出来的场景;结合音乐,可以选择轻快的旋律来表达免去负担后的轻松感。
在英语中,“免去”可以对应为“dismiss”或“relieve from duty”,在不同文化中,这一概念都涉及到解除职务或责任的含义。
“免去”是一个多功能的词汇,不仅用于官方职务的解除,也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中避免不愉快的情况。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对于准确表达和理解相关语境非常重要。
1.
【免】
物之新生、稚弱者。
【引证】
《大戴礼记》-推远稚免之幼志,崇积文武之宠德。
2.
【去】
(会意兼形声。甲骨文字形。上面是人(大),下面是口(或作“凵”),表示人离开洞口或坑坎而去。《说文》:“从大,凵声。”凵(qū)。本义:离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去,人相违也。 、 《诗·魏风·硕鼠》-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 《春秋·庄公四年》-纪侯大去其国。 、 《谷梁传》-大去者,不遗一人之辞也。 、 《左传·襄公二十年》-武子去所。 、 《战国策·齐策》-不能相去。 、 唐·柳宗元《三戒》-乃去。 、 宋·欧阳修《归田录》-久而不去。 、 《聊斋志异·狼三则》-一狼径去。 、 清·魏禧《大铁椎传》-东向驰去。
【组词】
去离、 去任、 去住无门、 去来、 去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