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4:16: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4:16:15
词汇“抛声调嗓”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成语或常用词汇。根据字面意思,我们可以推测它可能指的是故意改变声音的音调或嗓音,以达到某种表演效果或情感表达。然而,由于这个词汇并不常见,以下分析将基于这种推测进行。
“抛声调嗓”字面意思是指故意改变声音的音调或嗓音,可能用于表演、歌唱或其他需要特殊声音效果的场合。
由于“抛声调嗓”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较为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被用来描述一个角色故意改变声音以欺骗他人或表达特定情感。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在讨论表演艺术或歌唱技巧时。
由于“抛声调嗓”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其词源和演变难以考证。它可能是由“抛”(改变)、“声”(声音)、“调”(音调)和“嗓”(嗓音)组合而成的新词。
在表演艺术和歌唱领域,改变声音的音调和嗓音是一种常见的技巧。这个词汇可能在这些领域中被使用,以描述特定的表演技巧。
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戏剧性的表演、情感的表达和声音的多样性。它可能带有一种艺术性和创造性的情感反应。
由于这个词汇不常见,个人应用的例子可能较少。但在学习声乐或表演技巧时,可能会遇到需要改变声音的情况,这时可以运用这个词汇来描述。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使用“抛声调嗓”来描述一个角色如何通过改变声音来影响他人或表达情感。
结合图片或视频,可以展示演员或歌手在表演中如何改变声音的音调和嗓音,带来视觉和听觉的联想。
由于“抛声调嗓”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可能不存在。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有类似的表达方式,但具体词汇可能不同。
“抛声调嗓”是一个描述声音变化技巧的词汇,虽然在日常语言中不常见,但在表演艺术和歌唱领域可能有其特定的应用。了解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声音的多样性和表演的艺术性。
1.
【抛】
(形声。本义:丢弃)。
同本义。
【引证】
唐·元稹《琵琶歌》-管儿不作供奉儿,抛在东都双鬓丝。 、 《聊斋志异·促织》-纸片抛落。
【组词】
抛漾、 抛撒、 抛撇、 抛官、 抛除
2.
【声】
(形声。从耳,殸(qìng)声。“殸”是古乐器“磬”的本字,“耳”表示听。本义:声音;声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声,音也。 、 《礼记·乐记》-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 、 《虞书》-声依永律和声。 、 《礼记·郊特牲》-凡声阳也。 、 《诗·齐风·鸡鸣》-苍蝇之声。 、 《诗·小雅·车攻》-有闻无声。 、 柳宗元《永州八记》-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 《孟子·梁惠王下》-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
【组词】
声叉、 声嘶、 声如洪钟、 声振林木、 声动梁尘
3.
【调】
清晨,早晨 同: 朝
【引证】
《诗·周南·汝坟》-未见君子,惄如调饥。
【组词】
调饥
4.
【嗓】
喉咙
【组词】
嗓子
发音器官的声带及发出的声音
【组词】
嗓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