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19: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19:17
“东面”是一个方位词,字面意思指的是地理上的东方,即太阳升起的方向。在汉语中,它通常用来描述一个物体或地点的朝向,或者某个方向的相对位置。
“东面”一词在汉语中历史悠久,其基本含义在长期的使用中保持相对稳定。在古代文献中,如《诗经》、《尚书》等,已有使用“东”来表示方位的记录。
在**文化中,东方常常与吉祥、繁荣相联系,因为太阳从东方升起,象征着新的开始和希望。在风水学中,东方也被认为是吉利的方位。
“东面”这个词给我带来一种温暖和希望的感觉,因为它与日出和新的开始紧密相关。在思考和表达中,它常常被用来传递积极向上的情感。
在我小时候,家中的长辈常常告诉我,早晨面向东面呼吸新鲜空气,可以带来一天的好心情和活力。这个*惯至今让我对“东面”有着特别的情感联系。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东面”:
晨曦初露,东面山峦披金纱, 鸟语花香,新日带来希望芽。
想象一幅画面:清晨,太阳从东面缓缓升起,金色的光芒洒满大地,鸟儿的歌声在空气中回荡。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宁静和充满希望。
在英语中,“东面”对应的是“east”,在其他语言中也有类似的表达,如法语的“est”,西班牙语的“este”。尽管语言不同,但表达的方位概念是普遍一致的。
通过对“东面”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语言中的多重意义和应用。无论是在日常交流还是在文学创作中,它都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词汇。在未来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我将更加灵活地运用“东面”,以丰富我的语言表达。
1.
【东】
(会意。从木,官溥说,从日在木中。本义:东方,日出的方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东,动也。 、 《白虎通·五行》-东方者,动方也,万物始动生也。 、 《淮南子·天文训》。按:“日所出也。从日在木中,会意。”-东方木也。 、 《广雅·释天》-东君,日也。 、 《易·既济》。虞注:“震为东。”-东邻。 、 《白虎通·情性》-东方者,阳也。 、 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组词】
关东;旭日东升;东夏、 东朝、 东极、 东君、 东坦、 东裔、 东村女、 东方作、 东记
2.
【面】
(象形。甲骨文字形,里面是“目”字,外面表示面庞。“面”,在古代指人的整个面部。“脸”是魏晋时期才出现,而且只指两颊的上部,唐宋口语中才开始用同“面”本义:脸)。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面,颜前也。 、 《周礼·撢人》-使万民和说而正王面。 、 《周礼·司仪》-私面私献。 、 《书·顾命》-大辂在宾阶面。 、 《战国策·赵策》-必唾其面。 、 唐·白居易《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女之靧面。 、 明·魏学洢《核舟记》-椎髻仰面。
【组词】
面不厮睹、 颜面、 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