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9:16: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9:16:49
官气:这个词通常指的是官员或政府工作人员在行为、态度上表现出的官僚主义作风,即过分强调规章制度、形式主义、缺乏灵活性和人情味,以及高高在上、脱离群众的态度。
官气一词源于汉语,最初可能用来形容官员的特定行为模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逐渐扩展,用来描述任何表现出官僚主义特征的行为或态度。
在**文化中,官气往往与权力和地位联系在一起,被视为一种负面的社会现象。它反映了社会对官僚体系的批评和对更高效、更人性化政府服务的期望。
官气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负面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僵化、不灵活和脱离实际。它可能引发人们对官僚主义弊端的反思,以及对更开放、更贴近民意的政府行为的期待。
在我的工作中,我曾遇到过一位领导,他的决策过程充满了官气,总是过分强调程序和形式,导致项目进展缓慢。这让我深刻体会到官气对工作效率和团队士气的影响。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官气”:
官气如霜,凝结在决策的枝头, 冷了人心,冻了创新的泉流。 愿春风吹拂,融化那僵硬的冰层, 让温暖与活力,重回这片土地。
视觉联想:想象一个办公室里,文件堆积如山,官员们面无表情地处理着繁琐的手续,这种场景可以很好地体现官气的形象。
听觉联想:听到官员在会议上使用正式而空洞的语言,缺乏实际内容,这种声音可以让人联想到官气。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bureaucracy”或“red tape”,它们也用来描述类似的官僚主义现象。不同文化中对这种现象的批评和期望可能是相似的。
官气这个词在我对官僚主义的理解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它不仅帮助我识别和批评这种不良现象,也激励我追求更高效、更人性化的工作方式。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对于提升我的批判性思维和沟通能力至关重要。
1.
【官】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宀”(mián), 以冖覆众,则有治众的意思。本义:官吏,官员)。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官,吏事君也。 、 《礼记·明堂位》-有虞氏官五十,夏后氏官百,殷二百,周三百。 、 《礼记·王制》-任官然后爵之。 、 《礼记·曲礼》-在官言官。 、 《礼记·祭法》。注:“官师:中士、下士也。”-官师一庙。 、 《左传·襄公九年》-举不失选,官不易方。 、 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公一女,嫁为畿辅某官某妻。 、 《聊斋志异·促织》-此物故非西产,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
【组词】
文官;武官;京官;地方官;清官;贪官;军官;教官
2.
【气】
(象形。甲骨文、小篆字形。象云气蒸腾上升的样子。“气”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云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云者,地面之气,湿热之气升而为雨,其色白,干热之气,散而为风,其色黑。”-气,云气也。 、 《礼记·月令》-天气下降,地气上腾。 、 《考工记·总目》-地有气。 、 《史记·项羽本纪》-望其气。 、 、 清·方苞《狱中杂记》-窗以达气。
【组词】
气朔、 气祲、 气纬、 气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