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45: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45:05
“主次不分”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在处理事情时不能正确区分主要和次要的部分,导致决策或行动缺乏重点和效率。这个词汇通常用来批评那些不分轻重缓急、处理问题不恰当的行为。
在文学作品中,“主次不分”可能用来形容一个角色在面对复杂情况时的混乱或无能。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直接批评某人的决策或行为。在专业领域,如管理学或项目管理中,这个词汇强调了优先级划分的重要性。
同义词“轻重不分”和“本末倒置”都强调了无法正确区分重要性和优先级的状态,而反义词“主次分明”和“轻重缓急”则强调了有序和有效的处理方式。
“主次不分”作为一个成语,其词源较为模糊,但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中对于事物优先级和重要性的讨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强调了在处理复杂问题时区分主次的重要性。
在**文化中,强调“主次分明”是一种智慧和能力的体现。在社会生活中,能够正确区分主次被视为一种成熟和负责任的表现。
这个词汇通常带有一种批评和不满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混乱、无序和效率低下的场景。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因为主次不分而导致项目延误的情况。这让我深刻理解到在任何工作中,明确优先级和重点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这纷繁的世界里,主次不分的灵魂,迷失在无尽的迷宫中,寻找着那一束指引的光。”
视觉上,可以联想到一幅画面:一个人站在一堆杂乱无章的物品中,无法找到出口。听觉上,可能是混乱的背景噪音,无法分辨出清晰的声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not distinguishing between the important and the trivial”,强调了无法区分重要和不重要的概念。
“主次不分”这个词汇强调了在处理问题时区分优先级的重要性。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并正确使用这个词汇有助于我更有效地沟通和解决问题。
这篇文章观点~。
1.
【主】
件,桩。
【引证】
《儒林外史》-放着这样一主大财不会发,岂不是如入宝山空手回。
灌入 同: 注
【引证】
《荀子》-主量必平,似法。
2.
【次】
(形声。从欠,二声。本义:临时驻扎和住宿)。
同本义。
【引证】
《礼记·檀弓上》注-次,舍也。 、 《左传·襄公十八年》-楚师伐郑,次于鱼陵。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泰伯素服郊次。 、 《书·泰誓中》-王次于河朔。
3.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4.
【分】
所分之物,整体中的一部分。
【引证】
《孙子·谋攻》-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城之灾也。
【组词】
股分;部分;分资、 分例、 分均
分际,合适的界限。
【引证】
《水浒传》-两个正斗到分际。
【组词】
分际、 分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