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2:59: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2:59:52
“会元”一词在汉语中通常指的是在科举考试中获得第一名的人,特别是在明清两代的乡试中获得第一名的人。这个词汇体现了古代**对于学术成就的高度重视,以及科举制度在选拔官员中的核心地位。
在文学作品中,“会元”可能被用来象征智慧和学识,或者作为对某人才华的赞美。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是在讨论历史或教育话题时。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教育学,这个词汇可能会被频繁使用,以讨论科举制度及其影响。
“会元”一词源于古代**的科举制度,最初指的是在乡试中获得第一名的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逐渐固定下来,成为特定历史时期的学术荣誉象征。
在**传统文化中,科举制度是选拔官员的主要方式,因此“会元”代表了极高的学术和社会地位。这个词汇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教育和知识的重视,以及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会元”这个词给人一种庄重和尊敬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古代学者勤奋学*、追求卓越的形象。在现代,这个词汇可能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对学术成就的尊重。
在我的学*经历中,我曾在一篇关于**古代教育的论文中研究过“会元”这个概念,这让我对科举制度有了更深的理解,并意识到它在历史上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会元”:
古道书香远,会元梦未央。
笔下春秋事,心中日月长。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古代学者在书房中苦读,周围堆满了书籍,窗外是古朴的庭院。这样的场景让人联想到“会元”的勤奋和专注。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会元”的词汇,但类似的概念如“状元”在东亚其他国家(如韩国、越南)的科举制度中也有类似的荣誉称号。
“会元”这个词汇不仅代表了古代**的学术荣誉,也反映了科举制度在历史上的重要性。在现代,它仍然是一个有价值的学术和文化符号,提醒我们尊重知识和教育的重要性。
1.
【会】
(会意。本义:计算;总计。本指年终结账。后泛指算账)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会,合也。 、 《玉篇》-会,岁计也。 、 《孟子·万章下》正义-会,大计也。然则零性算之为计,总合算之为会。 、 《日知录》卷二十四-凡场务、仓库出纳在官之物,皆月计,季考,岁会。 、 《周礼·天官》-岁终,则会,唯王及后之服不会。 、 《周礼·小宰》。注:“月计曰要,岁计为会。”-听出入以要会。
【组词】
会事、 会最
会稽(kuàjī)。山地名,县名。在今浙江绍兴。
2.
【元】
(会意。从一,从兀。甲骨文字形。象人形。上面一横指明头的部位。上一短横是后加上去的,依汉字造字规律,顶端是一横的,其上可加一短横。本义: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当训首也。-元,始也。 、 《左传·襄公九年》-元,体之长也。 、 《仪礼·士冠礼》-始加元服。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狄人归其元。 、 《左传·哀公十一年》-归国子之元。 、 《孟子》-勇士不忘丧其元。 、 《礼记·曲礼》。注:“头也。”-牛曰一元大武。 、 《新唐书》-吐蕃叛换方炽,敬玄失律,审礼丧元,安可更为西方生事?
【组词】
元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