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3:22: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22:53
文工团:文工团是**特有的一个词汇,指的是专门从事文艺演出和宣传工作的团体。这些团体通常由政府或军队组织,旨在通过文艺表演来宣传政治理念、政策和意识形态。
在文学中,文工团可能被用来象征政治宣传的力量或艺术与政治的结合。在口语中,提及文工团可能会引起对过去政治宣传活动的回忆或讨论。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政治学,文工团的研究可能涉及其如何影响社会意识形态和公共舆论。
同义词:宣传队、文艺队 反义词:无明显反义词,但可以对比“独立艺术团体”,后者更强调艺术自由和独立性。
文工团的词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中叶,随着**共产党的执政,这类团体被广泛用于政治宣传和文化推广。随着时间的推移,文工团的角色和功能也有所变化,但始终与政治宣传紧密相关。
在**,文工团是政治宣传的重要工具,尤其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文工团的演出几乎是唯一的娱乐形式,同时也是政治教育的手段。这种团体的存在反映了艺术与政治紧密结合的社会文化背景。
提及文工团,可能会引起对过去政治宣传活动的复杂情感,既有对其艺术成就的赞赏,也有对其政治宣传功能的批判。这种词汇可能会唤起对特定历史时期的记忆和反思。
个人可能在生活中遇到过文工团的表演,这些经历可能会影响个人对艺术与政治关系的看法。例如,观看文工团的表演可能会让人感受到艺术的力量,同时也思考艺术在政治宣传中的作用。
在诗歌中,可以将文工团比喻为传递火种的使者,在故事中,可以描绘一个文工团成员如何在艺术与政治之间寻找平衡。
结合图片,可以展示文工团演出的场景,结合音乐,可以播放具有时代特色的音乐作品,这些都能唤起对文工团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其他国家,类似的团体可能被称为“宣传队”或“文艺队”,但其政治色彩和功能可能有所不同。例如,苏联的“红军歌舞团”也有类似的宣传功能,但具体表现和影响可能有所差异。
文工团作为一个词汇,不仅代表了一种特定的社会文化现象,也反映了艺术与政治的关系。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一词汇有助于深入了解**的历史和文化,同时也能够促进对艺术与政治关系的思考。
1.
【文】
(象形。甲骨文此字象纹理纵横交错形。“文”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花纹;纹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文,错画也。象交文。今字作纹。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注:“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黼,黑与青谓之黼。”-五章以奉五色。 、 《荀子·非相》-美于黼黼文章。 、 《韩非子·十过》-茵席雕文。 、 《诗·小雅·六月》-织文鸟章,白旆央央。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斑文小鱼。
【组词】
文驾、 文斑、 文旆、 文绣、 文织、 文鳞
2.
【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工具形。“工”、“巨”(矩)古同字,有“规矩”,即持有工具。本义:工匠的曲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工,巧饰也,象人有规榘也。 、 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许君谓工象人有规榘,说颇难通,以巧饰训工,殆非朔义。以愚观之,工盖器物之名也。知者:《工部》巨下云:“规巨也,从工,象手持之。”按:工为器物,故人能以手持之,若工第为巧饰,安能手持乎…以字形考之,工象曲尺之形,盖即曲尺也。
3.
【团】
(形声。从囗(wéi),专声。本义: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团,圆也。 、 《文选·班婕妤·怨歌行》-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组词】
团扇、 团领、 团栾、 团茅、 团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