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0:37: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0:37:53
当成 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当作”或“认为是”。它通常用来表示某人将某事物视为另一事物,或者将某事物的性质、功能或状态误认为是另一种。
当成 这个词源于汉语,其结构简单,由“当”和“成”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当”有“担任”、“面对”等含义,“成”则有“成为”、“完成”等含义。随着语言的发展,这两个字组合起来形成了现在的含义。
在中华文化中,当成 这个词反映了人们对于事物认知的一种态度。它强调了人们在判断和处理事物时的主观性和可能的误差,这在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中尤为重要。
当成 这个词可能引起一种轻微的负面情感,因为它常常与误解或误判相关联。它提醒人们在交流和理解时要更加谨慎和细致。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有一次误将朋友的玩笑话当成了认真的建议,结果导致了不必要的误会。这次经历让我意识到在沟通中准确理解对方意图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当成 可以用来创造一种含蓄的表达效果:
月光洒在窗台, 我当成你的温柔, 静静守候, 直到夜深人静。
当成 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些模糊的图像,如朦胧的月光或模糊的记忆。在听觉上,它可能与一些含糊不清的声音相关联,如远处传来的低语。
在英语中,当成 可以对应为“take for”或“mistakenly consider”。例如:“He took her silence for agreement.” 在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中,这种误解或误判的概念是普遍存在的。
当成 这个词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常用的词汇,它不仅用于日常交流,也广泛应用于文学和专业领域。了解和掌握这个词的不同用法和含义,对于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丰富性至关重要。通过深入学习和分析,我更加意识到在语言学习和使用中,准确理解词汇的细微差别是非常重要的。
1.
【当】
主领;典领。
【引证】
扬雄《甘泉赋》-诏招摇与太阴兮,伏钩使当兵。
抵押,用实物作抵押向当铺借钱。
【引证】
《左传·哀公八年》-以王子姑曹当之,而后止。 、 《后汉书·刘虞传》-虞所赍赏,典当胡夷。 、 唐·白居易《自咏老身示家属》-走笔还诗债,中由衣当药钱。
【组词】
当衣服;他把房子当了
2.
【成】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即“杵”)。“斧”、“杵”具备就可以做成事情。本义:完成,成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成,就也。 、 《国语·周语》-成德之终也。 、 《太元元错》-成者功就不可易也。 、 《书·益稷》-箫韶九成。 、 《仪礼·少牢礼》-祝告曰利成。 、 《周礼·司书》-及事成。 、 《后汉书·列女传》-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
【组词】
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