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0:29: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0:29:30
丹霞山:丹霞山是一个专有名词,指的是位于**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的一座著名山脉,以其独特的丹霞地貌而闻名。丹霞地貌是一种由红色砂岩和砾岩构成的地貌,经过长期的风化和侵蚀作用,形成了奇特的山峰、峡谷和石柱等地貌特征。
文学:在文学作品中,丹霞山常被用作自然美景的象征,如诗歌中描绘其壮丽的山峰和绚丽的色彩。 口语:在日常口语中,丹霞山可能被提及作为旅游目的地或地理知识的一部分。 专业领域:在地质学和地理学领域,丹霞山是研究丹霞地貌的典型案例。
同义词:红石山、丹霞地貌 反义词:无明显反义词,但可以与平原、沙漠等地貌进行对比。
词源:丹霞一词源自古代,意指红色的云霞,后来被用来形容这种红色砂岩构成的地貌。 演变**:随着地质学的发展,丹霞地貌成为了一个专业术语,用于描述特定的地质现象。
意义和影响:丹霞山不仅是一个自然景观,也是**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
情感反应:丹霞山给人以壮丽、神秘和宁静的感受,激发人们对自然美的赞叹。 联想:联想到**古代山水画中的红色山峰,以及神话传说中的仙境。
经历或故事:在一次家庭旅行中,我有幸亲眼目睹了丹霞山的壮丽景色,那里的红色岩层和奇特地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诗歌:
丹霞山峰立,红岩映日辉。
峡谷深且幽,石柱耸云端。
自然奇观处,心灵得净化。
视觉联想:想象一幅画面,红色的山峰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醒目。 听觉联想:想象在丹霞山中徒步时,耳边传来鸟鸣和溪流的声音,增添了一份宁静与和谐。
对应词汇: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可以通过描述其地质特征来传达相似的概念。
理解:丹霞山不仅是一个地理名词,也是一个文化符号,代表着独特的自然美景和地质特征。 重要性*:在学语言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专有名词有助于丰富词汇量,提升对自然和文化的认识。
1.
【丹】
(象形。甲骨文字形,外面框框象矿井形,里边的一横是加上的符号,表示那里有丹砂。本义:辰砂,朱砂)。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丹,巴越之赤石也。象采丹井。 、 《书·禹贡》-砺砥砮丹。 、 《山海经·大荒北经》-有始州之国,有丹山。 、 《荀子·正论》-加之以丹矸。 、 《史记·陈涉世家》-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入所罾鱼腹中。
【组词】
丹矸、 丹砂、 丹砾、 丹铅
2.
【霞】
(形声。从雨,叚(xiá)声。本义:早晚的彩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新附》-霞,赤云气也。 、 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云霞明灭。 、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云霞掩映。
【组词】
霞举飞升、 云霞、 霞彩
指像霞一样美丽的光彩。
【引证】
南朝宋·鲍照《登庐山望石门》-瑶波逐穴开,霞石触峰起。
【组词】
霞石、 霞帔
3.
【山】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山,土有石而高。 、 《国语·周语》-山,土之聚也。 、 《左传·昭公四年》-山人取之。 、 《礼记·明堂位》-夏后代山。 、 《列子·汤问》-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 《诗·小雅·天保》-如山如阜,如冈如陵。 、 《荀子·赋》-生于山阜,处于室堂。 、 《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 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组词】
山霭、 山灵、 山阿、 山岩、 山隈、 山啜、 山落、 山孤钉、 山头、 山长、 山主、 山观、 山关
1. 【丹霞山民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