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6:58: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6:58:14
“浓妆淡抹”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化妆时既可以浓重也可以淡雅。基本含义是指在不同的场合或情境下,可以根据需要采取不同的态度或方式来应对。
“浓妆淡抹”这个成语出自宋代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诗:“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原意是形容西湖的美景无论晴雨都美丽,后来引申为形容人的妆容或行为方式的多变。
在**文化中,妆容被视为女性修养和社交礼仪的一部分。因此,“浓妆淡抹”不仅是一种化妆技巧,也是一种社交智慧的体现。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灵活多变、适应性强的感觉。它让我联想到那些能够在不同环境中自如切换的人,无论是外在的妆容还是内在的态度。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职场女性,她总能根据不同的工作场合调整自己的着装和妆容,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春风拂面,她浓妆淡抹,如同画中走出的仙子,轻盈而又神秘。”
想象一位女性在镜子前轻轻涂抹化妆品,她的动作优雅,每一次涂抹都像是在创作一幅画。这种场景可能会让人联想到柔和的音乐和精致的画面。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dressed to the nines”或“casually chic”,都是形容人在不同场合的着装和妆容。
“浓妆淡抹”这个成语不仅描述了化妆的技巧,更是一种生活智慧的体现。它教会我们在不同的环境中灵活变通,适应各种场合。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提醒我要有适应性和灵活性,这对于沟通和社交都是非常重要的。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1.
【浓】
(形声。从水,农声。本义:露多)。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浓,露多也。 、 《诗·小雅·蓼萧》-零露浓浓。
【组词】
浓浓
2.
【妆】
(形声。从女,爿(pán)声。本义:梳妆打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字亦作娤。-妝,饰也。 、 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不待饰装(妆)。 、 司马相如《上林赋》-靓莊(妆)刻饰。 、 唐·白居易《琵琶行》-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3.
【淡】
(形声。从水,炎声。本义:味淡;味道不浓,不咸)。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淡,薄味也。 、 《礼记·中庸》-淡而不厌。 、 《礼记·表记》。注:“无酸酢少味也。”-君子淡以成。 、 《管子·水地》-淡也者,五味之中也。 、 《汉书·扬雄传》。注:“谓无主味也。”-大味必淡。 、 《世说新语·言语》-其水淡而清。
【组词】
淡酒;淡味;淡句、 淡而不厌、 淡菜
4.
【抹】
轻按。弹奏弦乐器的一种指法。
【引证】
唐·白居易《琵琶行》-轻拢慢捻抹复挑。
蒙住。
【引证】
《聊斋志异》-各以红绡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