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3:43: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3:43:54
词汇“去泰去甚”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左传·宣公十五年》:“去泰去甚,适其宜也。”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去掉过分的和极端的,使之适中、适宜。基本含义是指在处理事情时,要避免走极端,应该采取适中的态度或方法。
在文学中,这个成语常用来描述人物的行为或决策,强调中庸之道。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它来劝告别人不要过于极端。在专业领域,如管理学或心理学,它可能被用来讨论平衡和适度的重要性。
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中,后来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文献和日常交流中,其含义基本保持不变,强调适度的重要性。
在**传统文化中,中庸之道被视为一种理想的行为准则,这个成语体现了这种思想。在现代社会,它仍然被用来指导人们在各种情境下保持平衡。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平和、理性的感觉,让人联想到稳定和和谐。它提醒人们在决策和行动时保持冷静和适度。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用这个成语来提醒自己在处理问题时不要过于冲动或极端,而是要寻找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去泰去甚,心境如水,波澜不惊,岁月静好。”
这个成语可能让人联想到平静的水面或和谐的音乐,传达出一种平和与适度的美感。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观念可以用“moderation in all things”来表达,强调在所有事情上保持适度。
“去泰去甚”这个成语对我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提醒,它教会我在生活中保持平衡和适度,避免走极端。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帮助我更准确地传达我的思想和情感。
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匪朴匪斵,~。
1.
【去】
(会意兼形声。甲骨文字形。上面是人(大),下面是口(或作“凵”),表示人离开洞口或坑坎而去。《说文》:“从大,凵声。”凵(qū)。本义:离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去,人相违也。 、 《诗·魏风·硕鼠》-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 《春秋·庄公四年》-纪侯大去其国。 、 《谷梁传》-大去者,不遗一人之辞也。 、 《左传·襄公二十年》-武子去所。 、 《战国策·齐策》-不能相去。 、 唐·柳宗元《三戒》-乃去。 、 宋·欧阳修《归田录》-久而不去。 、 《聊斋志异·狼三则》-一狼径去。 、 清·魏禧《大铁椎传》-东向驰去。
【组词】
去离、 去任、 去住无门、 去来、 去位
2.
【泰】
(形声)。
同本义。
【引证】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泰,亦作汰。疑泰、太、汰三形实同字。
3.
【去】
(会意兼形声。甲骨文字形。上面是人(大),下面是口(或作“凵”),表示人离开洞口或坑坎而去。《说文》:“从大,凵声。”凵(qū)。本义:离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去,人相违也。 、 《诗·魏风·硕鼠》-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 《春秋·庄公四年》-纪侯大去其国。 、 《谷梁传》-大去者,不遗一人之辞也。 、 《左传·襄公二十年》-武子去所。 、 《战国策·齐策》-不能相去。 、 唐·柳宗元《三戒》-乃去。 、 宋·欧阳修《归田录》-久而不去。 、 《聊斋志异·狼三则》-一狼径去。 、 清·魏禧《大铁椎传》-东向驰去。
【组词】
去离、 去任、 去住无门、 去来、 去位
4.
【甚】
疑问代词。什么
【组词】
甚般、 甚的、 甚娘、 甚实
为什么,怎么
【组词】
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