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3:56: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56:26
“江山半壁”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国家的领土或政权只掌握了一半。基本含义通常用来形容国家分裂、政权不统一或领土丧失的状态。
在文学中,“江山半壁”常用来描绘战乱或政治动荡时期的景象,如“江山半壁,风雨飘摇”。在口语中,这个词组可能用来比喻某个领域或行业只有部分被某人或某集团控制。在专业领域,如历史或政治学,它可能用来具体描述某个历史时期的领土状况。
同义词“半壁江山”与“江山半壁”意思相近,但“半壁江山”更多用于比喻,如“他在音乐界的半壁江山”。反义词则强调完整和统一的状态。
“江山”一词源自古代对国家的称呼,“半壁”则指一半的墙壁,比喻一半的领土或政权。这个词组在古代文学中已有使用,随着历史的发展,其含义和用法也有所演变。
在文化中,“江山”常与国家的兴衰、政权的更迭联系在一起。因此,“江山半壁”在历史上常用来描述国家分裂或领土丧失的悲壮情景,反映了人民对国家统一的深切渴望。
这个词组带有一种悲壮和无奈的情感,让人联想到战乱、流离失所和国家的苦难。它激发人们对和平与统一的向往。
在个人经历中,这个词组可能用于描述某个组织或团队内部的分裂状态,或者在讨论历史**时用来形容国家的困境。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江山半壁风雨中,英雄泪洒古战场。”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古代战场的画作,半壁江山在战火中摇摇欲坠。听觉上,可以联想到古代战争的号角和战鼓声。
在其他语言中,如英语,可能用“half of the country”或“divided nation”来表达类似的意思。
“江山半壁”这个词汇不仅描述了地理和政治的状态,还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和情感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是一个富有表现力和历史深度的词汇。
面对这~,胸中有无限感慨
1.
【江】
(形声。从水,工声。本义:长江的专称)。
同本义。
【引证】
、 《诗·周南·汉广》-江之永矣。 、 《诗·小雅·四月》-滔滔江汉。 、 温庭筠《送人东归》-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 、 杜甫《秋兴八首》-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组词】
江汉、 江水、 江左烟霞、 江陵
2.
【山】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山,土有石而高。 、 《国语·周语》-山,土之聚也。 、 《左传·昭公四年》-山人取之。 、 《礼记·明堂位》-夏后代山。 、 《列子·汤问》-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 《诗·小雅·天保》-如山如阜,如冈如陵。 、 《荀子·赋》-生于山阜,处于室堂。 、 《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 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组词】
山霭、 山灵、 山阿、 山岩、 山隈、 山啜、 山落、 山孤钉、 山头、 山长、 山主、 山观、 山关
3.
【半】
(会意。从八,从牛。“八”是分解的意思;牛大,易于分割,所以取“牛”会意。本义:一半,二分之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半,物中分也。 、 《汉书·高帝纪上》-今汉有天下太半。 、 《汉书·项籍传》-士卒食半。 、 诸葛亮《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 唐·白居易《卖炭翁》-半匹红绡一丈绫。 、 《聊斋志异·狼三则》-身已半入,只露尻尾。
【组词】
太半、 半日;半工;半升
4.
【壁】
(形声。从土,辟声。本义:墙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壁,垣也。 、 《风俗通》-壁亦土也。 、 张衡《思玄赋》-观壁垒于北落兮。 、 《汉书·司马相如传》-家徒四壁立。 、 《聊斋志异·促织》-徘徊四顾,见虫伏壁上。
【组词】
壁有耳、 壁中书、 壁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