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3:57: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57:54
汗流满面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汗水流满了整个面部。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在极度劳累、紧张、恐惧或羞愧时的状态。
"汗流满面"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直接,源自人们对生理现象的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它被广泛用于表达情感和心理状态。
在**文化中,"汗流满面"常常与勤劳、努力工作的形象联系在一起,也被用来形容人在面对困难时的紧张和不安。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紧张和疲惫。它让我联想到在炎热的夏日里辛勤工作的场景,或是面对重大挑战时的紧张情绪。
在我个人的经历中,有一次在参加一个重要的面试时,我紧张得汗流满面,这让我意识到自己在面对压力时的反应。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烈日下,汗流满面, 每一滴汗水,都是努力的证明。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在炎热的田野中劳作,汗水顺着额头流下。听觉上,可以联想到汗水滴落在地面的声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sweating profusely" 或 "dripping with sweat",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意思相似。
"汗流满面"这个成语不仅描述了一个生理现象,更是一种情感和心理状态的表达。它在汉语中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语言学和表达中的一个重要元素。通过学和使用这个成语,我更加理解了汉语的细腻和深刻。
况且她又这样地终日汗流满面,短发都粘在脑额上;两只手又只是这样地粗糙起来。
工人们累得~。
1.
【汗】
(形声。从水,干声。本义:汗腺的分泌物)。
由人或高等动物皮肤内腺体分泌的一种含盐的液体。
【引证】
《说文》-汗,身液也。 、 《素问·评热病论》-汗者,精气也。 、 《宣明五气篇》-五藏化液心为汗。 、 《汉书·刘向传》-出令如出汗,汗出而不反也。 、 《释名·释衣服》-汗衣,近身受汗垢 之衣也。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汗出浃背。
【组词】
汗巾、 汗血、 汗汪汪、 汗星、 汗迹
2.
【流】
(会意。本义:水流动)。
同本义。
【引证】
《诗·大雅·公刘》-观其流泉。 、 《文选·马融·长笛赋》-顄淡滂流。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血流殷地。 、 《乐府诗集·林兰诗》-黄河流水。 、 唐·李白《望天门山》-碧水东流自此回。 、 唐·张志和《渔歌子》-桃花流水鳜鱼肥。
3.
【满】
(形声。本义:填满,布满)。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满,盈溢也。 、 《庄子·列御寇》-无几何而往,则户外之屦满矣。 、 《墨子·公输》-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 、 《韩非子·扬权》-奸邪满侧。 、 唐·许浑《咸阳城东楼》-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 宋·张俞《蚕妇》-归来泪满巾。 、 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溪。 、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蒌蒿满地。 、 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组词】
满口胡柴、 满坑满谷、 满面生花、 满天星、 满眼、 满堂、 满衍、 满肚子、 满实、 满怀信心、 满脸春色、 满听、 满溢、 满生生、 满心、 满礼、 满顶、 满饮
4.
【面】
(象形。甲骨文字形,里面是“目”字,外面表示面庞。“面”,在古代指人的整个面部。“脸”是魏晋时期才出现,而且只指两颊的上部,唐宋口语中才开始用同“面”本义:脸)。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面,颜前也。 、 《周礼·撢人》-使万民和说而正王面。 、 《周礼·司仪》-私面私献。 、 《书·顾命》-大辂在宾阶面。 、 《战国策·赵策》-必唾其面。 、 唐·白居易《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女之靧面。 、 明·魏学洢《核舟记》-椎髻仰面。
【组词】
面不厮睹、 颜面、 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