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9:21: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9:21:32
词汇“炎纪”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常用词汇。根据字面意思,“炎”通常指火焰、火热或炎热的意思,而“纪”可以指记录、时期或年代。结合起来,“炎纪”可能指的是一个炎热的时期或年代,或者是一个与火焰、火热相关的记录或历史时期。
由于“炎纪”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不太明确。可能是由“炎”和“纪”两个常用词汇组合而成,用于特定的文学或学术语境。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炎纪”可能被用来象征某种极端的、具有破坏性的力量或时期。例如,在讨论历史上的战争或自然灾害时,可能会用到这个词汇。
由于“炎纪”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应用可能较少。但在特定的讨论或写作中,可能会用到这个词汇来增强表达的深度和象征意义。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那个炎纪的黄昏,火焰吞噬了天空,留下了无尽的灰烬。”
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在描述极端炎热或与火焰相关的时期时,可能会有类似的表达。
“炎纪”作为一个词汇,虽然在日常语言中不常见,但在特定的文学、学术或讨论语境中,它可以提供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深度。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强语言表达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1.
【炎】
(会意。从二火。本义:火苗升腾)。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炎,火光上也。 、 《书·洪范》-火曰炎上。 、 《诗·小雅·大田》-秉畀炎火。 、 《楚辞·大招》-南有炎火千里。 、 《资治通鉴》-顷之,烟炎张天(炎,通“焰”,火焰)。
【组词】
炎上
2.
【纪】
(形声。从糸(mì),表示与线丝有关,己声。本义:散丝的头绪)。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纪,别丝也。 、 《白虎通》-三纲六纪。纪者,理也。 、 《礼记·礼器》。注:“丝缕之数有纪。”-众之纪也。 、 《墨子·尚同上》-譬若丝缕之有纪,网罟之有纲。 、 《淮南子·泰族训》-茧之性为丝,然非得工女煮以热汤而抽其统纪,则不能成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