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48: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48:32
“不在话下”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某事物不值得提及或讨论,因为它是显而易见的、不构成问题的,或者是不值得一提的。这个成语通常用来表示某件事情非常简单、容易,或者某人的能力非常强,以至于处理这件事情是轻而易举的。
“不在话下”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汉语中对于简洁表达的偏好。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从最初的文学作品扩展到日常口语和专业领域。
在**文化中,谦虚和内敛是美德,因此“不在话下”也体现了这种文化特点。它既表达了自信,又不显得过于自大。
这个成语给人以自信和轻松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解决问题时的从容不迫和游刃有余。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团队项目中担任关键角色,当面对看似复杂的任务时,我可以用“不在话下”来表达我的信心和能力。
在诗歌中,可以将“不在话下”融入到描述英雄气概或超凡能力的诗句中,如:“他的剑舞,如同风中的落叶,敌人的抵抗,对他来说不在话下。”
结合视觉,可以想象一个自信的专家在轻松解决复杂问题时的场景。听觉上,可以联想到轻松的背景音乐,如爵士乐,来增强这种轻松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 piece of cake”或“child's play”,它们都用来形容某事非常简单,不构成挑战。
“不在话下”是一个多功能的成语,它不仅表达了自信和能力,还体现了汉语文化的特点。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丰富性和表达的准确性。
以下各随次第加官赐赏,这且不在话下。
太史之类,不过傀儡,其实是~的。
1.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2.
【在】
(形声。小篆字形。从土,才声。表示草木初生在土上。本义:存活着,生存,存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字从土,与坐同意。-在,存也。 、 《易·乾》-见龙在田。 、 《论语·里仁》-父母在,不远游。 、 《韩非子·喻老》-疾在腠理。 、 、 《淮南子·原道》-则无所不在。 、 《大戴礼·曾子立事》-在往者,在来者。
【组词】
在生日、 祖父已经不在了;在日、 在堂、 父母健在
3.
【话】
(形声。从言,舌声。本义:言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话,合会善言也。 、 《左传·文公六年》-著之话言。 、 《左传·文公十八年》-不知话言。 、 《左传·襄公元年》-告之话言。 、 《诗·大雅·板》-出话不然。 、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悦亲戚之情话。 、 唐·李朝威《柳毅传》-心诚之话。
【组词】
话言、 话差、 话白儿、 话布口袋
4.
【下】
(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下,底也。 、 《诗·召南·殷其靁》-在南山之下。 、 《诗·豳风·七月》-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 《周礼·典同》。注:“谓钟形下大。”-下声肆。 、 《礼记·曲礼》-君臣上下。 、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阴山下。 、 唐·柳宗元《三戒》-放之山下。 、 《资治通鉴·唐纪》-愬至城下。 、 《聊斋志异·狼三则》-奔倚其下。
【组词】
下元、 下溜头、 下江先生、 下眼相看、 下路人
1. 【通通不在话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