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23: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23:04
冻灾:冻灾是指由于极端低温或长时间的寒冷天气导致的自然灾害,通常伴随着冰雪的积累,对农业、交通、能源供应和人类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文学:在文学作品中,冻灾往往被用作象征或背景,描绘出严酷的环境和人物的坚韧。 口语:在日常对话中,冻灾可能被提及作为天气话题的一部分,或者在讨论灾害应对措施时出现。 专业领域:在气象学、农业科学和灾害管理等领域,冻灾是一个专业术语,用于描述和分析具体的灾害**。
同义词:寒潮、冰冻灾害、霜冻 反义词:热浪、旱灾
词源:冻灾一词由“冻”和“灾”组成,“冻”指冻结,“灾”指灾害。 演变: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冻灾的发生频率和强度可能发生变化。
意义和影响:冻灾在农业社会中尤为重要,可能导致粮食短缺和经济损失。在现代社会,冻灾还可能影响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情感反应:冻灾通常带来负面情感,如担忧、恐惧和无助。 联想:联想到冰雪覆盖的景象、寒冷的天气和艰难的生存条件。
经历或故事:在2008年**南方的***冻灾中,许多地区的交通和电力供应中断,人们的生活受到了极大影响。
诗歌:
冰雪封天际,冻灾降人间,
农夫泪满襟,禾苗枯黄颜。
视觉联想:冰雪覆盖的道路、结冰的河流、被雪压垮的树木。 听觉联想:寒风呼啸、冰雪破碎的声音。
对应词汇:在英语中,冻灾可以对应为 "frost disaster" 或 "cold wave disaster"。 使用情况:不同文化中对冻灾的应对措施和重视程度可能有所不同。
理解:冻灾是一个描述极端寒冷天气导致的灾害的词汇,对农业、交通和人类生活有深远影响。 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冻灾及其相关词汇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自然灾害。
1.
【冻】
(形声。从仌(bīng),东声。本义:结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冻,仌也。 、 《风俗通》-壮冰曰冻。 、 《礼记·月令》-水始冰,地始冻。 、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风掣红旗冻不翻。
【组词】
冻柱、 冻浦
2.
【灾】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火焚屋的形状。小篆从川,表水;从火。水火都是灾祸之源。本义:火灾)。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或体灾。-天火曰烖,从火,哉声。古文从才,籀文从巛声。 、 《公羊传·襄公九年》-大者曰灾,小者火。 、 《谷梁传·昭公九年》-国曰灾,邑曰火。 、 《释名》-火所烧灭之余曰烖,言其余物如是也。 、 《左传·宣公十六年》-凡火,人火曰火,天火曰灾。 、 《左传·昭公九年》-夏四月,陈灾。(陈地发生火灾。)
【组词】
灾火、 灾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