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5:17: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5:17:36
少年先锋队:这是一个中文词汇,特指在的一个青少年组织,全称为“少年先锋队”。它是*共产党领导下的青少年群众组织,主要面向至14岁的儿童,旨在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
在文学中,“少年先锋队”常常被用来象征青少年的纯真和对未来的希望。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指代那些积极参与学校或社区活动的孩子们。在专业领域,如教育学或社会学,这个词汇则可能被用来讨论青少年发展和组织行为。
同义词:少先队、儿童团(在不同国家和历史时期有类似的青少年组织) 反义词:无直接反义词,但如果要表达相反的概念,可能会使用“不良少年”或“问题儿童”等词汇。
“少年先锋队”这个词汇源自苏联的“少年先锋队”(俄语:Пионерская организация),在20世纪初随着共产主义的传播而引入。在**,它被赋予了特定的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意义。
在**,少年先锋队是青少年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各种活动和仪式,如入队仪式、红领巾佩戴等,强化青少年的集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这个词汇往往让人联想到童年的纯真、集体活动的欢乐以及对国家的忠诚。它唤起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让人回忆起童年时期的理想和梦想。
在我的童年记忆中,成为一名少年先锋队队员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情。我记得第一次佩戴红领巾时的自豪感,以及参与集体活动时的团队精神。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红领巾飘扬在胸前, 少年先锋队的歌声响彻云天。 理想在心中燃烧, 我们是未来的希望,是祖国的花朵。”
想象一群穿着整齐制服的孩子们,胸前佩戴着红领巾,在阳光下唱着队歌,这种场景充满了活力和希望。
在其他国家,类似的青少年组织可能有不同的名称和形式,如美国的“童子军”(Boy Scouts and Girl Scouts),它们也强调领导力、公民意识和道德教育。
“少年先锋队”这个词汇不仅代表了一个组织,更是一种文化和价值观的传承。它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让我理解了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的重要性。通过深入学这个词汇,我更加珍惜自己的文化背景,并学会了如何在不同的语境中灵活运用它。
1.
【少】
(会意。小篆从小,丿(piě)声。本义:不多)。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少,不多也。 、 《太玄·玄衡》-少,微也。 、 《易·略例》-夫少者,多之所贵也。 、 《仪礼·乡射礼》-宾少进。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险以远,则至者少。 、 《韩非子·五蠹》-人民少而财有余。
【组词】
少一时、 少可、 少冗、 少甚么、 少才、 少年、 少好、 少言寡语、 少说、 少气
2.
【年】
(形声。甲骨文字形,上面是“禾”,下面是“人”,禾谷成熟,人在负禾。小篆字形,从禾,千声。本义:年成,五谷成熟)。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秊,谷熟也。 、 《谷梁传·桓公三年》-五谷皆熟为有年也。 、 《谷梁传·宣公十六年》-五谷大熟为大有年。 、 《诗·周颂·丰年》-丰年多黍多秊。 、 《左传·桓公二年》。疏:“年训为稔。”-有年。 、 《书·多士》-尔厥有干,有年于芘洛。
3.
【先】
(会意。据甲骨文,上面是“止”(脚),下面是“人”。意思是脚已走在人的前面。本义:前进,走在前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先,前进也。 、 屈原《九歌·国殇》-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恐为操所先。
【组词】
身先士卒;争先恐后;争先
4.
【锋】
(形声。从金,夆fēng声。本义:刀、剑等的尖端或锐利部分)。
同本义。
【引证】
《汉书·萧望之传》-底厉锋锷。
【组词】
锋端、 锋镝、 锋锷
5.
【队】
(形声。本义:从高处掉下来。是“坠”的本字)。
坠落。
【引证】
《说文》-队,从高陨也。俗字作坠。 、 《考工记·轮人》-殷亩而驰不队。 、 《礼记·檀弓下》-退人若将队诸渊。 、 《左传·庄公八年》-公(齐襄公)惧,队于车。 、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陈入城,板队而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