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30: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30:03
“永息庵”是一个汉语词汇,由“永息”和“庵”两个词组成。其中,“永息”意味着永远的休息或停止,常用来形容死亡或某种状态的永久结束;“庵”通常指小型的寺院或尼姑庵。因此,“永息庵”字面意思可能指的是一个供人永久休息的地方,或者是一个与修行相关的静修场所。
在文学作品中,“永息庵”可能被用来营造一种宁静、超脱尘世的氛围,尤其是在描述与死亡、冥想或精神修养相关的场景时。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在特定的或文化语境中。在专业领域,如研究或建筑学中,可能会更详细地探讨“永息庵”的建筑风格、历史背景及其在实践中的作用。
“永息庵”这个词汇可能源自文化,其中“永息”反映了对生死轮回的看法,而“庵”则是**修行场所的常见称呼。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可能被赋予了更多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在传统文化中,对人们的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永息庵”这样的词汇反映了人们对精神修养和内心平静的追求。在现代社会,尽管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永息庵”这样的概念仍然被一些人用来表达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永息庵”这个词汇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远离尘嚣、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生活状态。对于寻求心灵慰藉的人来说,这个词汇可能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在个人经历中,如果曾经参观过类似的**修行场所,可能会对“永息庵”有更深的理解和感受。例如,一次在山中静修的经历,可能会让人对“永息庵”的宁静与平和有更直观的体验。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永息庵的静谧中,心灵如莲花般绽放,尘世的烦恼随风而去。”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山中静修场所的画面,周围是茂密的树木,中间是一座简朴的庵堂。音乐方面,可以选择一些宁静的**音乐,如梵唱,来增强“永息庵”带来的宁静感。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包括日本的“禅寺”或印度的“静修所”,它们都代表了类似的精神修养场所。
“永息庵”这个词汇不仅是一个地点的名称,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代表了人们对内心平静和精神修养的追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和传达复杂的情感和文化内涵。
1.
【永】
(象形。小篆字形,象水流曲曲折折的样子。本义:水流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永,水长也。象水巠理之长。 、 《诗·周南·汉广》。毛传:“永,长。”-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2.
【息】
(会意兼形声。从心,从自,自亦声。自,鼻子。古人以为气是从心里通过鼻子呼吸的。本义:喘气;呼吸)。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息,喘也。 、 《诗·大雅·桑柔》。笺:“如仰疾风,不能息也。”-亦孔之。 、 《汉书·扬雄传》。注:“出入气也。”-尚不敢惕息。 、 《汉书·司马迁传》。注:“喘息也。”-则心惕息。 、 《汉书·苏武传》-武气绝,半日复息。 、 《明史·王复传》-随形势为沟墙,庶息响相闻,易于守御。
【组词】
喘息、 息息、 息窒、 息响、 息贲
3.
【庵】
(闇的俗字作庵或菴)。
圆顶草屋。
【引证】
《释名·释宫室》-草圆屋谓之庵。 、 《广雅》-庵,舍也。 、 《后汉书·皇甫规传》-亲人菴庐。 、 《神仙传·焦先传》。-居河之湄,结划为庵。
【组词】
庵舍、 庵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