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0:56: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56:14
惭:羞愧。脸上没有一点羞愧的神色。
若以爱民惜库物,遭大王杀死,仆见先王于地下,面无惭色矣。
下见西山,料他日、~。
1.
【面】
(象形。甲骨文字形,里面是“目”字,外面表示面庞。“面”,在古代指人的整个面部。“脸”是魏晋时期才出现,而且只指两颊的上部,唐宋口语中才开始用同“面”本义:脸)。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面,颜前也。 、 《周礼·撢人》-使万民和说而正王面。 、 《周礼·司仪》-私面私献。 、 《书·顾命》-大辂在宾阶面。 、 《战国策·赵策》-必唾其面。 、 唐·白居易《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女之靧面。 、 明·魏学洢《核舟记》-椎髻仰面。
【组词】
面不厮睹、 颜面、 满面
2. 【无】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同本义。
3.
【惭】
(形声。从心,斩声。本义:羞愧)同本义。
【引证】
《说文》-慙,媿也。 、 《小尔雅》-不直失节谓之慙。 、 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富者有惭色。 、 《后汉书·列女传》-羊子大惭。
【组词】
大言不惭;惭叹
4. 【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