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1:54: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1:54:01
“五中”这个词汇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五种内在的品质或状态”。在不同的语境中,它可以指代不同的具体内容,比如五行(金、木、水、火、土)、五常(仁、义、礼、智、信)、五脏(心、肝、脾、肺、肾)等。
“五中”这个词汇源自古代汉语,最初可能与五行理论有关,后来逐渐扩展到其他领域,如道德、医学等。
在**传统文化中,“五中”与儒家思想中的“五常”紧密相关,是评价一个人品德的重要标准。在中医学中,“五中”则是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基础。
提到“五中”,我联想到的是一种深邃的内在美和平衡。它让我想到中医的和谐理念和儒家的道德修养。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一本关于中医的书中读到“五中”的概念,这让我对中医的理论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五中”:
五中俱全,心静如水,
仁义礼智信,内蕴深邃。
提到“五中”,我可能会联想到一幅描绘五脏的中医图谱,或者一段悠扬的古琴音乐,象征着内在的和谐与平衡。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五大品质”或“五大器官”,但具体内容和使用方式可能有所不同。
“五中”这个词汇在中文中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专业知识,无论是在文学、医学还是日常生活中,它都是一个富有深意的词汇。在我个人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五中”有助于我更好地把握中文的精妙之处。
1.
【五】
(五,会意。从二,从乂。“二”代表天地,“乂”表示互相交错。本义:交午,纵横交错)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五,阴阳在天地之间交午也。 、 《诗·齐风·南山》-葛屦五两。 、 《诗·召南·羔羊》-羔羊之皮,素丝五紽。
四加一的和。
【引证】
《广韵》-五,数也。 、 《书·舜典》-五载一巡守。 、 唐·李朝威《柳毅传》-塞其五山。 、 宋·苏洵《六国论》-五战于秦。 、 明·宗臣《报刘一丈书》-起则五六揖。 、 清·方苞《狱中杂记》-监五室。
2.
【中】
正对上;射中,正着目标。
【引证】
《考工记·桃氏》。司农注:“谓穿之也。”-中其茎。 、 《荀子·彊国》。注:“击也。”-敌中则夺。 、 欧阳修《卖油翁》-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射者中。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中而轻发。 、 《聊斋志异·促织》-幸啄不中。
【组词】
中靶;猜中了;命中、 看中、 中雀、 中钩、 中的、 中鹄
受到;遭到。
【引证】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欲中守法。 、 《说岳全传》-前番我王兄误中你的诡计,在青龙山上,被你伤了十万大兵。
【组词】
中霜、 中酒、 中暍、 中疾、 中恶、 中暑;中弹;中埋伏;中煤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