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10: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10:33
“浑然自成”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形容事物完整一体,自然形成,没有人为雕琢的痕迹。基本含义是指事物自然、完整、和谐地存在或形成,不依赖外力或人为干预。
在文学中,“浑然自成”常用来形容自然景观、艺术作品或人物性格的和谐与完整。在口语中,可以用来形容某个系统或组织的内部协调一致。在专业领域,如建筑学或生态学,可以用来描述设计或生态系统的自然性和完整性。
同义词:天成、自然、和谐、完整 反义词:人为、雕琢、造作、破碎
同义词中,“天成”强调自然形成,“自然”强调不加修饰,“和谐”强调各部分协调一致,“完整”强调没有缺失。反义词中,“人为”强调人工干预,“雕琢”强调精细加工,“造作”强调不自然,“破碎”强调不完整。
“浑然自成”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的哲学和文学思想,强调自然和谐与完整。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在汉语中的使用逐渐固定,成为描述自然美和和谐状态的常用词汇。
在**文化中,“浑然自成”体现了道家思想中的自然无为和儒家思想中的和谐统一。在社会背景中,这个成语常被用来赞美自然景观、艺术作品或社会组织的和谐与完整。
“浑然自成”给人以宁静、和谐、完整的美感,让人联想到自然界的壮丽景观或艺术作品的精致和谐。这种情感反应有助于提升人的审美体验和精神境界。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用“浑然自成”来形容一个自然公园的景观,那里的湖泊、森林和山丘自然融合,没有人为的痕迹,给人一种宁静和谐的感觉。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山川湖海,浑然自成,天地一色,心旷神怡。”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山水画,山峦起伏,水波不兴,自然和谐;结合音乐,可以想象一首古典音乐,旋律流畅,和谐悦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eamless”或“integrated”,但这些词汇更侧重于无接缝或整体性,不如“浑然自成”强调自然和谐与完整。
“浑然自成”这个成语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美学价值,它不仅描述了事物的自然和谐状态,也反映了*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崇尚。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有助于提升语言的深度和美感。
美丽的形象,应有适当的字汇来构成,这原是不错的;但二者实应同时产生,浑然自成。
1.
【浑】
混同。同“混”。
【引证】
王安石《红梅》-春半花才发,多应不奈寒,北人初未识,浑作杏花看。
胡乱地,随意地。同“混”。
【引证】
诸圣邻《大唐秦王词话》-殷开山疑有伏兵,不去追赶,浑杀人马,收军回营。
2.
【然】
(会意兼形声。下形,上声。四点是火的变形。声符读yàn,是狗肉的意思,下面加火以烤狗肉。本义:燃烧)。
同本义。“然”是“燃”的本字。
【引证】
《说文》-然,烧也。
3.
【自】
(象形。小篆字形。象鼻形。“自”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鼻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许谓自与鼻义同音同,而用自为鼻者绝少也。”-自,鼻也。
4.
【成】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即“杵”)。“斧”、“杵”具备就可以做成事情。本义:完成,成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成,就也。 、 《国语·周语》-成德之终也。 、 《太元元错》-成者功就不可易也。 、 《书·益稷》-箫韶九成。 、 《仪礼·少牢礼》-祝告曰利成。 、 《周礼·司书》-及事成。 、 《后汉书·列女传》-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
【组词】
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