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0:46: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46:24
词汇“坌集”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主要出现在古代文献中。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对这个词汇进行分析:
“坌集”的字面意思是聚集、堆积。其中,“坌”字在古代汉语中有堆积、聚集的含义,“集”字则有集合、聚集的意思。因此,“坌集”整体上表示的是事物聚集在一起的状态。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坌集”常用来形容人群、物品等的聚集,如在《史记》等古籍中可以看到这个词的使用。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已经很少使用,但在某些特定的文学作品或学术研究中,仍可能见到其身影。
“坌”字在古代汉语中有多重含义,包括堆积、聚集、尘土等。随着语言的发展,“坌”字的这些含义逐渐被其他词汇所取代,因此在现代汉语中,“坌”字的使用频率大大降低。
在古代社会,人们对于聚集和堆积的概念有着深刻的理解,这与当时的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有关。例如,在农业社会中,人们需要聚集粮食、工具等物品,因此“坌集”这样的词汇在那个时代是非常实用的。
对于现代人来说,“坌集”这个词可能会带有一种古朴、庄重的感觉,因为它与古代文献和传统文化紧密相关。使用这个词可能会给人一种回归传统、追溯历史的感觉。
由于“坌集”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个人应用的机会较少。但在某些特定的文学创作或学术研究中,可能会用到这个词来表达特定的意境或概念。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坌集”来描绘一种古老而庄重的场景,如:
古道旁,石碑坌集,
岁月痕迹,刻画无尽。
想象一下,一群人或物品聚集在一起的场景,可能会让人联想到热闹的集市、繁忙的工地或是古老的图书馆。这些场景可能会伴随着嘈杂的声音或是宁静的氛围。
由于“坌集”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它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不过,类似的聚集、堆积的概念在各种语言中都有相应的表达方式。
“坌集”这个词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但它反映了汉语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了解和学习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汉语的演变和发展,同时也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在特定的语境和创作中,适当使用这样的词汇,可以为作品增添一份独特的韵味。
1.
【坌】
尘埃。
【引证】
元好问《戊戌十月山阳雨夜》-霏霏散浮烟,霭霭集微坌。
【组词】
微坌
指尘土飞扬着落在物体上。
【引证】
《四十二章经》-逆风扬尘,尘不及彼,还坌己身。
【组词】
坌并、 坌起
2.
【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集,群鸟在木上也。 、 《尔雅》-集,会也。 、 《诗·唐风·鸨羽》-集于苞栩。 、 《诗·周南·葛覃》-黄鸟于飞,集于灌木。
【组词】
集隼、 集凤
引申为停留。
【引证】
《国语》-人皆集于苑,己独集于枯。 、 《孟子·梁惠王上》-齐集有其一。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沙鸥翔集。 、 《聊斋志异·促织》-旋见鸡伸颈摆扑;临视,则虫集冠上,力可不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