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3:55: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55:53
和事老 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那些擅长调解纠纷、促进和解的人。基本含义是指在冲突或争议中充当调解者,帮助双方达成共识或和解的角色。
“和事老”一词源自汉语,其中的“和”指和谐、和解,“事”指事务、事情,“老”在这里指经验丰富的人。这个词在古代文献中已有出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用法逐渐固定下来。
在文化中,和事老的角色被广泛认可和尊重。传统文化强调“和为贵”,因此和事老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被视为维护社会和谐的关键人物。
和事老这个词给人带来积极的情感反应,联想到智慧、耐心和善良。它提醒人们在冲突中寻求和解,通过沟通和理解解决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需要充当和事老的情况。例如,在朋友之间的争执中,我通过倾听和提出中立的建议,帮助他们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诗歌中,可以将和事老的形象融入到描述和谐社会的诗句中:
和风细雨润心田, 事老巧言解纷争。 和谐共处人间美, 老者智慧传千年。
和事老的形象可以联想到一位慈祥的老人,坐在庭院中,周围是和谐的景象,如鸟语花香。在音乐中,可以选择柔和的旋律,如古筝或笛子的音乐,来表达和事老的平和与智慧。
在英语中,和事老的概念可以对应到“peacemaker”或“mediator”。这些词汇在西方文化中同样受到尊重,强调通过公正和理性的方式解决冲突。
和事老这个词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实际应用价值。它不仅代表了调解和和解的角色,也体现了对和谐社会的追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和事老的概念,有助于提升沟通技巧和解决冲突的能力。
中宗不能穷也,诏琬与楚客,处讷约兄弟两解之,故世谓帝为‘和事天子’。
就待我去见三府公,讲一讲明,与你们做个~罢。
1. 【和】 ——用于“搀和”(chānhuo)、“搅和”jiǎohuo、“暖和”nuǎnhuo、“热和”rèhuo、“软和”(ruǎnhuo)。
2.
【事】
(形声。从史,之省声。史,掌管文书记录。甲骨文中与“吏”同字。本义:官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事,职也。 、 《韩非子·五蠹》-无功而受事,无爵而显荣。
【组词】
事宦
3.
【老】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一个手里拿着拐杖的老人形。本义:年老,衰老)。
五十至七十岁的高龄。
【引证】
《说文》-老,考也。七十曰老。 、 《礼记·曲礼》-七十以上曰老。 、 《国语·吴语》。注:“六十曰耆,七十曰老。”-有父母耆老而无昆弟者以告。 、 《公羊传·宣公十二年》。注:“六十称耋,七十称老。”-使帅一二耋老而绥焉。 、 《楚辞·离骚》-老冉冉其将至兮。 、 《管子·海王》注-六十以上为老男,五十以上为老女。 、 《后汉书》-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组词】
老钝、 老家人、 老院子、 老丹青、 老行、 老姐、 老杜、 老羸、 老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