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6:55: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6:55:19
夷然不屑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毫不在乎,不以为意”。其中,“夷然”表示平静、不在乎的样子,“不屑”则表示认为不值得做或看不起。整个成语传达了一种轻蔑或不重视的态度。
文学语境:在文学作品中,夷然不屑常用来形容人物对某事或某人的轻视态度,如“他对那些流言蜚语夷然不屑”。
口语语境:在日常对话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人们更倾向于使用更简单的表达,如“不在乎”或“看不起”。
专业领域:在某些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社会学,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描述一种特定的态度或行为模式。
同义词:
反义词:
词源: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汉语,其中“夷然”可能源自“夷”字的古义,表示平坦、平静。
演变: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主要用来形容一种轻蔑或不重视的态度。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夷然不屑可能被用来描述一种高傲或自负的态度,这在某些文化中可能被视为不礼貌或不受欢迎的。
这个词汇给人一种冷漠和高傲的感觉,可能会让人联想到那些自视甚高、不把他人放在眼里的人。
在现实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些人,他们对别人的意见或建议夷然不屑,这种态度往往会导致沟通障碍。
在诗歌中,可以将“夷然不屑”融入到描述一个人物的高傲态度中,如:
他夷然不屑地走过人群,
仿佛世间的一切都不值一提。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高傲的人物,昂首阔步,不屑一顾的样子。在音乐中,可以选择一些节奏感强、旋律高傲的音乐来配合这个词汇的意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cornful”或“contemptuous”,但这些词汇更多强调的是轻蔑的情绪,而不是“夷然不屑”所表达的平静不在乎的态度。
通过对“夷然不屑”的深入学习,我更加理解了这个成语的丰富内涵和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这个词汇不仅描述了一种态度,还反映了人们对于某些事物的价值观和情感反应。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正确使用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深公得此义,夷然不屑。
家产渐以中落,犹~也。
1.
【夷】
(会意。从大从弓。本义:东方之人。即我囯古代对对东部各民族的统称)。
同本义 。殷代分布在今山东省,江苏省一带。后來蔑指中原以外的各族。
【引证】
《说文》-夷,东方之人也。从大,从弓,会意,弓所持也。字亦作巳。 、 《後后汉书东夷传》-夷有九种。 、 《书饶典》。马注:“萊夷也。”-宅喁夷。 、 《周礼职方式》-四夷八蠻。
【组词】
夷歌、 夷蠻
2.
【然】
(会意兼形声。下形,上声。四点是火的变形。声符读yàn,是狗肉的意思,下面加火以烤狗肉。本义:燃烧)。
同本义。“然”是“燃”的本字。
【引证】
《说文》-然,烧也。
3.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4.
【屑】
(形声。从尸,肖声。本义:碎末) 同本义。
【引证】
《晋书·陶侃传》-时造船,木屑及竹头悉令举掌之。
【组词】
米屑;屑涕、 屑候
研成碎末。
【引证】
《新唐书》-客至,屑槟榔、龙脑、香蛤以进。
【组词】
屑玉、 屑没、 屑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