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1:38: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1:38:32
手卷:
文学:在文学作品中,手卷常被用来象征传统、文化或历史的传承。 口语:在日常口语中,手卷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艺术或文化话题时可能会提及。 专业领域:在艺术史、书画收藏等领域,手卷是一个专业术语,用于描述特定的艺术形式和保存方式。
同义词:卷轴、长卷、书画卷 反义词:平板、画框(这些是手卷的展示方式的反义词)
词源:手卷一词源于古代的书画保存方式,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 演变**:随着时间的推移,手卷的形式和内容都有所变化,但其基本的长条形和卷起保存的特点一直保持不变。
意义和影响:手卷在**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艺术作品的载体,也是文化传承的象征。手卷的制作和欣赏过程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情感反应:手卷常常让人联想到宁静、传统和精致的艺术氛围。 联想:手卷的展开过程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沉淀。
经历或故事:在一次艺术展览中,我亲眼见到了一幅宋代的手卷,其细腻的笔触和深远的意境让我印象深刻。
诗歌:
手卷轻展,墨香四溢,
千年古韵,一纸传情。
视觉联想:手卷的画面常常是细腻的山水或书法,给人一种宁静和深远的感觉。 听觉联想:展开手卷时,纸张摩擦的声音让人联想到历史的回响。
对应词汇: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概念可能是“scroll”,但主要用于古代文献或文本的保存。 使用情况:手卷在文化中的使用更为广泛,涉及书画艺术等多个领域。
理解:手卷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手卷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传统文化。
1.
【手】
(象形。小篆字形,象伸出五指形。本义:人体上肢的总称,一般指腕以下的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今人舒之为手,卷之为拳。其实一也。故以手与拳二篆互训。”-手,拳也。 、 《易·说卦》-艮为手。 、 《素问·阴阳别论》。注:“手谓气口。”-三阴在手。 、 《礼记·少仪》。注:“手拜,手至地也。”-则不手拜。 、 《公羊传·宣公六年》注-头至手曰拜手。 、 《诗·邶风·北风》-携手同行。 、 、 《诗·邶风·击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组词】
手纽、 手杻、 手脚了得、 手帕交、 手击子、 手本、 手式、 手灵、 手械、 手梏、 手格、 手理
2.
【卷】
膝盖弯曲。引申泛指弯曲。
【引证】
《说文》-卷,膝曲也。 、 《庄子·徐无鬼》。释文:“犹拘挛也。”-有卷娄者。 、 《庄子·逍遥游》-卷曲而不中规矩。 、 《左传·襄公三十年》-郑丰卷字子张。
【组词】
卷曲、 卷娄、 卷陲、 卷屈、 卷舒
诚恳。
【引证】
《汉书·贾捐之传》-敢昧死竭卷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