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1:57: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1:57:38
机警:形容词,指人或动物对外界的变化反应迅速、灵敏,能够及时察觉并作出适当的反应。
机警一词源于汉语,由“机”和“警”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机”有巧妙、灵活之意,“警”则有警觉、警惕之意。随着语言的发展,这两个字结合形成了“机警”这一形容词,用以形容人的反应迅速和敏锐。
在**传统文化中,机警被视为一种美德,尤其是在军事和政治领域。一个机警的领导者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作出正确的决策,这对于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
机警一词给人以积极、正面的情感反应,联想到聪明、灵活和可靠的形象。在表达中,使用“机警”可以增强语句的生动性和说服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机警的同事,他总能提前预见到项目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及时提出解决方案,这大大提高了团队的工作效率。
诗歌:
夜幕低垂,星光闪烁,
机警的猫眼,捕捉着每一丝动静。
风轻轻吹过,树叶沙沙作响,
它的耳朵,如同雷达,不放过任何声响。
视觉:联想到一只猫在夜晚警惕地巡视四周的画面。 听觉:联想到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以及猫在发现异常时的低沉叫声。
在英语中,与“机警”相对应的词汇可能是“alert”或“vigilant”,它们在语义上相似,但“机警”更强调反应的迅速和灵敏。
机警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人的反应能力,还蕴含了智慧和警觉的意味。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机警”可以增强语句的生动性和说服力,同时也体现了对细节的关注和对环境的敏感。
1.
【机】
木名。桤木树。
【引证】
《说文》-机,机木。从木,几声。 、 《山海经·北山经》。注:“似榆,可烧,以粪稻田。”-单狐之山多机木。 、 左思《蜀都赋》-春机杨柳。
几案,小桌子。 同: 几
【引证】
《易·涣》。注:“承物者也。”-奔其机。 、 《庄子·秋水》-公子牟隐机大息,仰天而笑。 、 《左传·昭公元年》-围巾几(机)筵。
【组词】
机杖、 机案、 机筵、 机榻
2.
【警】
(会意。从言,从敬,敬亦声。本义:戒敕)。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警,戒也。 、 《周礼·宰夫》-正岁,则以法警戒群吏。 、 《礼记·文王世子》-所以警众也。 、 《文赋》-乃一篇之警策。 、 《左传·宣公十二年》-今年或者大警晋也。 、 清·方苞《狱中杂记》-以警其余。
【组词】
警告;警励、 警迹人、 警鼓、 警动、 警新、 警众、 警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