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41: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41:16
土腥味:这个词通常指的是一种特殊的气味,这种气味来源于土壤或与土壤相关的物质,如泥土、腐殖质或某些植物。它通常被描述为一种混合了泥土、潮湿和腐烂有机物的味道。
“土腥味”这个词在中文中历史悠久,直接来源于对土壤气味的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不仅限于描述土壤,还可以用来形容与土壤相关的物质或环境。
在**文化中,土腥味可能与乡村生活、自然环境和传统农业活动有关。它有时被视为一种怀旧的象征,唤起人们对简单、朴素生活的回忆。
对于一些人来说,土腥味可能唤起对自然和乡村生活的向往和怀旧情感。然而,对于不*惯这种气味的人来说,它可能引起不适或厌恶。
个人经历中,可能有一次在乡间小路上散步,雨后的泥土散发出的土腥味让人感到一种难以言喻的宁静和满足。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雨滴轻吻着大地,唤醒了沉睡的土腥味,那是大自然的低语,诉说着岁月的秘密。”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片湿润的田野,雨滴落在泥土上,激起淡淡的土腥味。听觉上,可能是雨滴敲打在叶片和泥土上的声音。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earthy smell”或“muddy scent”,虽然表达略有不同,但都指向类似的感官体验。
“土腥味”这个词不仅描述了一种特定的气味,还承载了文化、情感和环境的多种含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增强沟通的深度和广度。
1.
【土】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象土块,下象地面。金文中空廓变填实,小篆又变为线条。本义:泥土,土壤)。
同本义。沉积于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潮湿时称泥土,地质学上称土壤。
【引证】
《说文》-土,地之吐生物者也。 、 《易·彖传》-百谷草木丽乎土。 、 《书·禹贡》-禹敷土。 、 《周礼·大司徒》-辨十有二土之名物。 、 《孟子·离娄》-君之视臣为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 《列子·汤问》-焉置土石。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不若燔土。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土膏微润。
2.
【腥】
腥气,泛指肉鱼、类及油脂的臭气味。
【引证】
《楚辞·屈原·涉江》。注:“臭也。”-腥臊并御。 、 《列子·周穆王》-王之厨馔,腥蝼不可飨。 、 《吕氏春秋·本味》-水居者腥。 、 清·林觉民《与妻书》-扁地腥云。
【组词】
这碗鱼汤有点腥;腥腻、 血腥;腥臭;土腥气
病猪肉中像星或米粒的息肉。
【引证】
《周礼·内饔》-豕盲眡而交睫,腥。
3.
【味】
(形声。从口,未声。本义:滋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味,滋味也。 、 《周礼·疾医》-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 、 《鹖冠子·泰录》-味者,气之父母也。 、 《礼记·礼运》-五味六和十二食。 、 《吕氏春秋·察今》-一镬之味。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其味皆苦。 、 、
【组词】
味如嚼蜡、 入味、 味口、 味欲、 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