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0:45: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45:30
婚生子女:指在婚姻关系中出生的子女,即父母在法律上或社会上承认的婚姻关系中生育的孩子。这个词汇强调了孩子的出生背景和法律地位,通常与“非婚生子女”(即在婚姻关系外出生的子女)相对。
婚生子女这个词汇源自拉丁语“legitimus”,意为“合法的”。随着社会观念的变化,这个词汇的含义和使用也在不断演变,尤其是在对待非婚生子女的态度上。
在传统社会中,婚生子女往往享有更高的社会地位和法律权利。然而,随着现代社会对个人权利和性别平等的重视,这种差异正在逐渐减少。
这个词汇可能引发对家庭结构、社会正义和个体身份的深刻思考。它可能让人联想到法律的严谨性、家庭的温暖以及社会的复杂性。
在个人生活中,这个词汇可能与家庭讨论、法律咨询或社会活动相关。例如,在处理遗产问题时,婚生子女的法律地位可能成为一个重要议题。
在诗歌中,可以将“婚生子女”作为隐喻,探讨身份和归属感:
在法律的枝桠上, 婚生子女, 如同果实, 被命运轻轻摘下。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温馨的家庭场景,父母和孩子在法律的庇护下共同生活。音乐方面,可以选择温馨的古典音乐,如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来象征家庭的和谐与法律的保护。
在不同文化中,婚生子女的概念和法律地位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一些西方国家,非婚生子女的法律权利和婚生子女逐渐趋同,而在一些传统社会中,这种差异可能仍然明显。
婚生子女这个词汇不仅涉及法律和家庭,还触及社会观念和个体身份。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这个词汇的深层含义有助于更好地把握社会动态和法律框架。通过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这个词汇在不同语境下的应用和影响。
1.
【婚】
(形声。从女,昏声。因为古时黄昏迎亲,故“昏”亦兼表字义。本义:妇家)。
妻之家。
【引证】
《说文》。王筠句读:“下文:姻,婿家也。”-婚,妇家也。礼,娶妇以昏时。妇人阴也,故曰婚。婚,妇家也。
2.
【生】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初生的草木,下面是地面或土壤。“生”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草木从土里生长出来;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生,进也。象草木生出土上。 、 《广雅》-生,出也。 、 《广韵》-生,生长也。 、 刘巘《易义》-自无出有曰生。 、 《易·系辞》-天地之大德曰生。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生好物也。 、 《荀子·王制》-草木有生而无知。 、 《诗·唐风·有杕之杜》-生于道左。 、 《诗·小雅·信南山》-生我百谷。 、 徐光启《甘薯疏序》-种之,生且蕃。 、 清·姚鼐《登泰山记》-多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组词】
生盛、 生化、 生骨、 生落、 生遂、 生荣、 生处、 生肌、 生条
3.
【子】
构词后缀。
加在动词或形容词词素后。
【组词】
胖子、 瘦子、 垫子
4.
【女】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个敛手跪着的人形。本义:女性, 女人,与“男”相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王育说:“对文则处子曰女,适人曰妇。”-女,妇人也。 、 《诗·卫风·氓》-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 贾谊《论积贮疏》-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男女衣著。 、 《韩非子·亡征》-男女无别。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如倩女之靧。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男女奔窜。
【组词】
女陪堂、 女先儿、 女红、 女冠、 女兄、 女伯、 女嬖、 女隶、 女中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