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0:46: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0:46:51
搧动(shān dòng)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通过扇动或摇动来产生风或影响。基本含义包括:
文学语境:在文学作品中,搧动常用于描述人物的动作,如“她轻轻搧动着扇子,试图驱散夏日的炎热。” 口语语境:在日常对话中,搧动可能用于描述煽动情绪的行为,如“他试图搧动群众反对政府的政策。” 专业领域:在政治学或社会学中,搧动可能指煽动群众情绪以达到某种目的的行为。
同义词:煽动、挑动、扇动 反义词:平息、安抚、镇定
词源:搧动一词源于古代汉语,最初用于描述物理动作,如扇风。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扩展到比喻性的动作,如煽动情绪。 演变:在现代汉语中,搧动的使用更加广泛,不仅限于物理动作,还涉及情感和行为的煽动。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搧动可能与政治煽动、社会等现象相关。例如,在政治中,政治家可能使用搧动一词来描述他们的行为,以激发民众的支持。
搧动一词可能带有一种负面或积极的情感反应,具体取决于上下文。在负面情境中,它可能与煽动、挑拨离间等负面行为相关;在积极情境中,它可能与鼓舞、激励等正面行为相关。
在日常生活中,搧动可能用于描述各种情境,如在炎热的夏日用扇子搧风,或在社交场合中通过言语激励他人。
诗歌:
夏日的午后,
她轻轻搧动着扇子,
带来一丝凉意,
抚平了心中的烦躁。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优雅的女性在炎热的夏日搧动着扇子,带来一丝凉意。结合音乐,可以想象一段轻柔的音乐,伴随着扇子搧动的声音。
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搧动的对应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stir”或“incite”,在法语中可能是“exciter”。
搧动一词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含义和用法,不仅涉及物理动作,还涉及情感和行为的煽动。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灵活运用搧动一词对于准确传达意图和情感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