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2:15: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2:15:44
“熊据虎跱”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熊和虎分别占据着各自的位置,形容力量强大、地位稳固。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比喻双方势力相当,各不相让,或者形容某个势力或人物地位稳固,难以动摇。
在文学作品中,“熊据虎跱”常用来形容战争或竞争中的双方势力均衡,如:“两军对垒,熊据虎跱,战况胶着。”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某个人的地位或影响力非常稳固,如:“他在公司里熊据虎跱,无人能撼动。”在专业领域,如政治学或军事学,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分析国际关系中的力量平衡。
同义词:
反义词:
“熊据虎跱”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界中熊和虎这两种强大动物的敬畏和理解。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逐渐被用来比喻人类社会中的力量对比和地位稳固。
在文化中,熊和虎都是象征力量和勇气的动物。因此,“熊据虎跱”这个成语在社会中常被用来形容那些地位稳固、力量强大的个体或团体。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稳重和强大的感觉,让人联想到自然界中的熊和虎,以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地位。在情感上,它可能激发人们对力量和稳固性的向往。
在现实生活中,我曾听到这个成语被用来形容某个企业在市场上的稳固地位,如:“这家公司在行业中熊据虎跱,多年来一直保持领先地位。”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山林深处,熊据虎跱,自然之威,令人敬畏。”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熊和虎在森林中各自占据领地的画面,传达出力量和稳固的视觉感受。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节奏沉稳、力量感强的音乐,来增强这个成语的听觉联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t loggerheads”,意思是双方争执不下,但不如“熊据虎跱”那样形象和有力。
“熊据虎跱”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是一个形象生动、富有力量感的表达方式。它不仅在文学和口语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在文化和社会背景中也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学*和使用这个成语,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表达力量和稳固性的概念。
1.
【熊】
(形声。从能,炎省声。能,“熊”。本义:动物名)。
属于食肉目熊科(Ursidae)的一种大型笨重的哺乳动物。
【引证】
《说文》-熊兽似豕,山居各蛰。 、 《尔雅》-熊虎丑,其子狗。又罴如熊,黄白文。 、 《国语·晋语》。字误能,按,罴即熊类之大而猛者,能拔树木,今俗谓之人熊。-黄能入于寝门。
2.
【据】
(形声。本义:手靠着;靠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据,杖持也。 、 《战国策·燕策》-冯几据杖。 、 《庄子·盗跖》-据轼低头。
3. 【虎】 [方言] 虎不拉:比喜鹊稍大的一种鸟,性猛善鸣。
4. 【跱】 站立:“鹤~而不食。”。 耸立;屹立:“山海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