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9:00: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9:00:47
“头破血出”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头部受到重击导致流血。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遭受严重的打击或伤害,不仅身体上,也可能指精神或情感上的创伤。
在文学作品中,“头破血出”常用来描绘激烈的战斗场面或悲惨的遭遇,增强故事的紧张感和悲剧色彩。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夸张地描述某人遭遇的不幸或失败。在专业领域,如医学或法律,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具体描述伤害情况或作为法律诉讼中的证据。
同义词:血流如注、伤痕累累、惨不忍睹 反义词:安然无恙、毫发无损、完好如初
“头破血出”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直接,源自于古代对战斗或意外伤害的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扩展到比喻性的使用,用以描述任何形式的严重打击或伤害。
在**文化中,这个成语常与勇敢、坚韧不拔的精神联系在一起,尤其是在描述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时。它也反映了社会对坚强和不屈不挠品质的推崇。
这个成语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情感震撼,让人联想到痛苦和牺牲。它也可能唤起对英雄主义和牺牲精神的赞赏。
在个人生活中,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形容某人在工作或学*上遭遇的重大挫折,或者是某人在面对困难时的不屈态度。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那风雨如晦的夜晚,他的心如同头破血出,却依然坚守着那份承诺。”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战士在战场上头破血出的场景,这种视觉冲击力极强。听觉上,可能联想到战场上的呐喊和武器的撞击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bleeding from the head”,但在成语的丰富性和文化内涵上,与“头破血出”相比,可能缺乏同样的深度和多义性。
“头破血出”这个成语不仅描述了身体上的伤害,也反映了文化和情感上的深层含义。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是一个有力的工具,能够丰富我们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同时也让我们对历史和文化有更深的理解。
那些赶车的但说句话,打的头破血出的。
通使请二人来到王府,进了内室,只见世子睡在床上,两腿俱伤,~,因跌的过重,昏迷不醒。
1. 【头】 名词后缀。 方位词后缀。
2.
【破】
(形声。从石,皮声。本义:石头开裂;破碎,碎裂)。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破,石碎也。 、 李贺《李凭箜篌引》-石破天惊逗秋雨。 、 《史记·项羽本纪》-沉船、破甑。 、 《荀子·劝学》-卵破子死。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恐其破璧。
【组词】
爆破、 破瓦、 破卵倾巢、 破剥、 破坠、 破溃、 破块
3.
【血】
口语读音(多单用)。
【组词】
鸭血、 血沥沥、 血唬零喇、 血胡同、 血糊突、 血渌渌、 血心、 血的教训
4.
【出】
(象形。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之形。本义:长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说文》讲的“出”,其实是茁。-出,进也。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也。 、 《礼记·月令·季春》-句者毕出,萌者尽达。 、 《易·说卦》-万物出乎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