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0:26: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0:26:09
“处之绰然”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处理事情时显得从容不迫、游刃有余。其中,“处”指的是处理、应对,“之”是代词,指代前面提到的事情,“绰然”则表示宽裕、从容的样子。整个成语强调的是在面对问题或挑战时,能够保持冷静、从容的态度,并且能够轻松地解决问题。
在文学作品中,“处之绰然”常用来形容主人公在面对复杂局面时的冷静和智慧,如在《三国演义》中描述诸葛亮处理政务时的从容不迫。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正式的演讲或书面语中,它可以用来赞扬某人的能力和风度。在专业领域,如管理学或心理学,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有效的危机管理或情绪控制。
“处之绰然”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体现了汉语中对于从容应对问题的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变化,但它所表达的核心意义——即在压力下保持冷静和效率——始终是人们所推崇的。
在**传统文化中,从容不迫被视为一种美德,尤其是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这种态度与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相契合,强调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平衡和理性。
“处之绰然”这个成语给人以平静和自信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那些在逆境中依然能够保持镇定和智慧的人物形象,如历史上的政治家、军事家或智者。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目睹一位老师在处理学生纠纷时处之绰然,她不仅迅速平息了争端,还让学生们学会了如何以更成熟的方式解决问题。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风暴的中心,他处之绰然,如山岳般坚定,如流水般灵动。”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人站在波涛汹涌的海边,面对着狂风巨浪,却依然镇定自若,这便是“处之绰然”的视觉联想。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沉稳的脚步声或平静的呼吸声,这些都是从容不迫的象征。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ake it in stride”或“handle with ease”,它们都传达了在面对困难时保持冷静和效率的意思。
“处之绰然”这个成语不仅是对个人能力和态度的赞扬,也是对如何在压力下保持冷静和效率的一种指导。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有助于提升我的沟通技巧和情绪管理能力。
人皆病于拘碍,而先生处之绰然。
1.
【处】
处所;地方。人或物所在的地方。
【引证】
《广韵》-处,所也。 、 《国语·鲁语上》。注:“次,处也。三处,野朝市。”-五刑三次,是无隐也。 、 《史记·五帝纪》-迁徙往来无常处。 、 《史记·萧相国世家》-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迹指示兽处者人也。 、 贺知章《回乡偶书》-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 杜甫《春夜喜雨》-晓看红湿处,花重饰官城。
【组词】
住处;别处;停车处
2.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3. 【绰】 ——见“宽绰”(kuānchuo)。
4.
【然】
(会意兼形声。下形,上声。四点是火的变形。声符读yàn,是狗肉的意思,下面加火以烤狗肉。本义:燃烧)。
同本义。“然”是“燃”的本字。
【引证】
《说文》-然,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