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4:35: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4:35:34
词汇“合面”在中文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它可能是一个方言词汇或者是特定行业术语。由于其不常见,我将尝试从最契合的角度进行分析。
“合面”可能指的是两个表面相接触或合并在一起的状态。在不同的语境中,它可能有不同的含义。
由于“合面”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不明确。它可能是由“合”(结合)和“面”(表面)两个字组合而成的行业术语或方言词汇。
在特定的行业或地区文化中,“合面”可能具有特定的意义和重要性。例如,在注重工艺和细节的行业中,合面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成品的品质。
对于从事相关行业的人来说,“合面”可能代表着专业性和精细工艺的追求。对于普通人来说,它可能唤起对工匠精神和细致工作的赞赏。
由于“合面”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应用的例子可能不多。但在特定的行业或地区,人们可能会经常使用这个词汇来描述工作中的具体操作。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将“合面”用作比喻,形容两个人或事物的紧密结合,如:“他们的友谊如同精心合面的砖墙,坚固而不可分割。”
由于“合面”不是一个通用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可能不明确。在其他语言中,可能会有类似的行业术语来描述类似的概念。
“合面”作为一个特定行业术语或方言词汇,虽然在日常语言中不常见,但在特定的语境中具有明确的意义。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深入理解特定行业或地区的文化和语言特点。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掌握这些特定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知识,提高表达的准确性和专业性。
1.
【合】
(会意。从亼(jí),三面合闭,从口。本义:闭合,合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合,合口也。 、 《庄子·秋水》-公孙龙口呿而不合。
2.
【面】
(象形。甲骨文字形,里面是“目”字,外面表示面庞。“面”,在古代指人的整个面部。“脸”是魏晋时期才出现,而且只指两颊的上部,唐宋口语中才开始用同“面”本义:脸)。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面,颜前也。 、 《周礼·撢人》-使万民和说而正王面。 、 《周礼·司仪》-私面私献。 、 《书·顾命》-大辂在宾阶面。 、 《战国策·赵策》-必唾其面。 、 唐·白居易《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女之靧面。 、 明·魏学洢《核舟记》-椎髻仰面。
【组词】
面不厮睹、 颜面、 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