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20:45: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0:45:23
“周知”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普遍知道”或“广泛了解”。它通常用来表示某件事情已经被广泛传播,并且大多数人都知道了。
在不同的语境中,“周知”的使用方式有所不同:
“周知”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周”(普遍)和“知”(知道)组成。在古代汉语中,“周”已有普遍、全面的含义,而“知”则表示知道、了解。随着时间的推移,“周知”逐渐固定为表示广泛知晓的词汇。
在**文化中,“周知”常用于正式文件或公告中,强调信息的广泛传播和公众的知情权。在社会管理中,确保信息的周知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的重要手段。
“周知”一词给人以正式、权威的感觉,常与官方通知、公共信息相关联。它传达了一种信息已经被广泛接受和认可的意味。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公司内部邮件中看到“周知”一词,用于通知全体员工关于公司政策的变化。这让我意识到“周知”在组织沟通中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可以将“周知”融入以下句子:
春风拂面,万物周知, 花开满园,消息传遍。
想象一下,一个公告牌上写着“周知”,周围人群纷纷驻足阅读,这种场景给人以信息传播的视觉联想。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广播中宣布重要消息的声音。
在英语中,“周知”可以对应为“widely known”或“publicly known”。不同语言和文化中,对于信息广泛传播的表达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但核心含义相似。
“周知”是一个在正式和公共语境中常用的词汇,强调信息的广泛传播和公众的知情权。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帮助我们准确传达信息并确保沟通的有效性。通过对“周知”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和意义。
1.
【周】
(象形。甲骨文字形,在“田”里加四点,郭沫若认为“周象田中有种植之形。”有稠密和周遍的意思。小篆析为会意,从用口。段玉裁认为,善用口则周密。本义:周密;周到而没有疏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周,密也。 、 《国语·鲁语》-忠信为周。 、 《礼记·缁衣》。注:“忠信曰周。”-自周有终。 、 《管子·人主》。注:“谓谨密也。”-人不可不周。 、 《左传·昭公四年》-其藏之也周。 、 《孙子·谋政》-辅周则国必强。 、 唐·韩愈《原毁》-责己也重以周。
【组词】
周悉、 计划不周;周谋、 周严、 周谨、 周虑
2.
【知】
(会意。小篆字形,从口矢。段玉裁:“识敏,故出于口者疾如矢也。”意思是:认识、知道的事物,可以脱口而出。本义:知道)。
同本义。
【引证】
《玉篇》-知,识也。 、 唐·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知汝远来应有意。 、 《庄子·外物》-心徹为知。 、 《史记·留侯世家》-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 、 《后汉书·列女传》-不知何氏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