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8:47: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47:58
词汇“企予望之”是一个较为文雅且不常见的汉语成语,其字面意思和基本含义可以从其构成字词中推断出来。
“企予望之”中的“企”意为踮起脚尖,“予”是古文中的一种代词,相当于“我”,“望之”则是向远处看。整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踮起脚尖向远处看,比喻渴望得到或期待某事。
在文学作品中,“企予望之”常用来形容人物对未来的憧憬或对某事物的强烈期待。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一些正式或文学性较强的场合,仍可用来表达深切的期待之情。
“企予望之”这个成语的来源较为模糊,可能源自古代文人的诗词创作,后来逐渐被用于表达期待和渴望的情感。
在**传统文化中,期待和渴望常常被赋予积极的意义,因此“企予望之”这样的成语在文学和艺术作品中较为常见。
这个成语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不懈追求。
在个人生活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对某个重要**或成就的期待,如对一次重要考试、工作机会或人生转折点的期待。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春风又绿江南岸,企予望之,梦想的帆船即将启航。”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高处,踮起脚尖,向远方眺望的画面。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风声、海浪声或是心跳声,象征着期待和激动。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on tiptoe with expectation”,虽然不如“企予望之”那样具有诗意和深度,但也能传达类似的期待情感。
“企予望之”这个成语在表达期待和渴望时具有独特的韵味和深度,虽然在日常口语中不常见,但在文学和正式场合中仍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了解和掌握这样的成语,对于提升语言的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都有积极作用。
企予望之,步立踌躇。
持此与多士争衡,庶不为持衡者齿冷。秋风日劲,企予望之!
1.
【企】
(会意。从人,从止。甲骨文字形,上面是一个人,下面是“止”(脚),表示这个人在踮起后脚跟,有企立、企足的意思。本义:踮起脚跟)。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企,举踵也。 、 《老子》-企者不立。 、 《汉书·高帝纪》-日夜企而望归。 、 郭璞《江赋》-渠黄不能企其景。
【组词】
企望、 企仰、 企足
2.
【予】
(指事。象两手相与之形。本义:授予;给予)。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予,推予也。象相予之形,谓手拔。 、 《广雅》-予,与也。 、 《淮南子·本经》-予之与夺也。 、 《诗·小雅·干旄》-君子来朝,何锡予之? 、 《荀子》-怒不过夺,喜不过予。
【组词】
予宁、 予齿去角、 予赐、 予归、 予夺生杀、 予决
3.
【望】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臣”象眼睛,下面是“壬”(tǐng)。象一个人站在土地上远望。小篆又加“月”字,表望的对象。本义:远望)。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此字疑当训远视也。-望,出亡在外望其还也。 、 《玉篇》-望,远视也。 、 《礼记·内则》。注:“望视,远视也。”-豕望视而交睫腥。 、 《庄子·胠箧》-邻邑相望,鸡狗之音相闻。 、 《庄子·天运》-望之而不能见也,逐之而不能及也。 、 《荀子·劝学》-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 《韩非子·喻老》-扁鹊望桓侯。 、 唐·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 、 唐·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风烟望五津。 、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潭西南而望。
【组词】
望台、 望楼、 望阙、 望乞、 望国、 望睹、 望乡、 望祭、 望拜、 望祀、 望眼
4.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