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22: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22:52
四畿(sì jī)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四方的边界”或“四方的范围”。在古代**,它特指京城周围的四个重要地区或边界,通常是政治、军事上的重要区域。
在文学作品中,四畿可能被用来象征国家的疆域或首都的权威。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历史或政治学的专业领域,它可能被用来描述古代**的行政区划或军事防御体系。
四畿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行政区划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逐渐减少,但在历史学和考古学中仍然有一定的应用。
在古代,四畿的概念与国家的稳定和安全紧密相关。它反映了古代对边疆防御的重视,以及对中央集权制度的维护。
四畿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的宏伟和庄严,以及历史的厚重感。它可能激发人们对古代文明的敬畏和对历史的探索欲望。
在我的学*中,四畿这个词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了古代的地理和政治结构,尤其是在研究古代的军事防御体系时。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四畿:
四畿之地,古韵悠长,
边疆守望,历史篇章。
四畿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的地图,以及古代战争的号角声,这些视觉和听觉元素共同构建了一个古代的历史场景。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四畿的词汇,但类似的行政区划概念在不同文明中都有体现,如罗马的边界防御体系。
四畿这个词虽然不常用于日常交流,但它在历史学和考古学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学*这个词汇,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古代**的地理和政治结构,以及它在历史上的重要性。
1.
【四】
(指事。甲骨文字形,象鼻子喘息呼气之形。本义:数目。三加一所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四,阴数也。四分之。 、 《玉篇》-阴数次三也。 、 《仪礼·觐礼》。注:“谓乘马也。”-路下四亚之。 、 《书·尧典》-光被四表。 、 、 《诗·鄘风·干旄》-良马四之 、 刘邦《大风歌》-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中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做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6”。
【引证】
《宋史·乐志十七》-大吕、大簇用四字。
2.
【畿】
(形声。从田,幾省声。本义:国都四周的广大地区)。
古代王都所领辖的方千里地面。后指京城所管辖的地区。
【引证】
《说文》-畿,天子千里地。以逮近言之则曰畿也。 、 《周礼·大行人》-邦畿方千里。 、 《周礼·职方式》-方千里曰王畿。 、 《诗·商颂·玄鸟》-邦畿千里。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视学京畿。
【组词】
畿尉、 畿限、 畿甸、 畿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