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4:22: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22:25
“明太祖”指的是明朝的开国朱元璋。字面意思是指明朝的第一位,“太祖”是对开国的尊称,表示他是家族或朝代的创始人。
在文学作品中,“明太祖”常被用来指代朱元璋的英勇、智慧和开创性。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更多地用于历史讨论或教育场合。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考古学,这个词用于学术研究和文献中,以准确指代这位历史人物。
同义词:朱元璋、明朝开国**。这些词汇在指代朱元璋时可以互换使用,但“明太祖”更具有正式和尊敬的意味。 反义词:不适用,因为这是一个特定历史人物的称谓,没有直接的反义词。
“明太祖”一词源自*历史,明朝是公元138年至1**4年的一个朝代,朱元璋是这个朝代的创始人。随着时间的推移,“明太祖”成为指代朱元璋的固定称谓,没有发生太大变化。
在**文化中,“明太祖”代表了一个时代的开始,他的政策和统治方式对后世有深远影响。他的形象常被用来教育后代关于领导力和国家治理的重要性。
提到“明太祖”,人们可能会联想到一个英勇的领袖,一个从贫苦出身到建立强大帝国的传奇人物。这种联想可能会激发人们对历史的好奇和对英雄的敬仰。
在历史学*中,我曾深入研究过明太祖的生平和他的军事策略,这些知识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了**历史的发展脉络。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明太祖,英勇无双,从草莽至龙庭,开创了明朝的辉煌。”
提到“明太祖”,可能会联想到古装剧中的**形象,或者是历史纪录片中的解说声音,这些都是与这个词汇相关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可以通过解释和描述来传达“明太祖”的概念,例如在英语中可以说“the founding emperor of the Ming Dynasty, Zhu Yuanzhang”。
“明太祖”这个词汇不仅是一个历史人物的称谓,也是*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和学这个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的历史和文化,以及它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
1.
【明】
(会意。甲骨文以“日、月”发光表示明亮。小篆从月囧(jiǒng),从月,取月之光;从囧,取窗牖之明亮。本义:明亮,清晰明亮)。
同本义。与“昏暗”相对。
【引证】
《说文》-朙,照也。 、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照临四方曰明。 、 《诗·齐风·鸡鸣》-东方明矣。 、 《国语·周语》-明,精白也。 、 《书·洪范》-视曰明。 、 《礼记·中庸》-明则著。 、 《尔雅》-明星谓之启明。 、 《诗·小雅·大东》-东有启明。 、 《荀子·天论》-在天者莫明于日月。 、 唐·李白《秋浦歌》-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 苏轼《赤壁赋》-“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 方苞《狱中杂记》-禁卒居中央,牖其以通明,屋极有窗以达气。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明月斜挂。 、 唐·杜甫《春夜喜雨》-江船火独明。 、 蔡元培《图画》-明暗之掩映。
【组词】
明星、 明珠、 明明、 明丢丢、 明晃晃、 明晦、 明彩
2.
【太】
(指事。古作“大”,后语音分化,在“大”字下添加符号,成指事字。本义:过于)。
极大。古作“大”,也作“泰”。凡言大而以为形容未尽,则作太。
【引证】
《广雅·释诂一》段曰:“后世还言,而以为形容未尽,则作太。如大宰俗作太宰。大子俗作太子,周大王俗作太王是也”。-太,大也。 、 《白虎通·五行》-太亦大也。 、 《易·系辞》。注:“大极者。”-易有太极。 、 《书·洛诰》-王入太室裸。 、 《礼记·曲礼》-太上贵德。 、 《后汉书·樊准传》-饮而不损兹曰太。
【组词】
太虚幻境、 太清、 太乙、 太极、 太原;太侈、 太无
3.
【祖】
(形声。从示,且(jǔ)。从“示”与祭祀、宗庙有关。本义:祖庙)。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始兼二义,新庙为始,远庙亦为始。”-祖,始庙也。 、 《周礼·考工记·匠人》-左祖右社。 、 《书·舜典》孔传:“文祖者,尧文德之祖庙。”-受终于文祖。 、 《荀子·成相》-启乃下,武王善之,封之于宋,立其祖。
【组词】
祖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