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9:57: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9:57:02
词汇“[挐手]”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经过查询,这个词汇可能是一个误写或打字错误,正确的词汇可能是“拿手”。为了确保分析的准确性,我将基于“拿手”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拿手”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擅长或熟练于某项技能或活动。它通常用来形容某人在某个领域或某项工作上表现出色,技艺高超。
“拿手”一词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作为一个形容词,用来描述某人的技能或能力,这种用法在汉语中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随着语言的发展,它的使用范围和语境也逐渐扩大。
在**文化中,“拿手”常常与个人的技艺和才能联系在一起,体现了个人的专业性和能力。在社会交往中,了解他人的拿手技能也是建立关系和交流的一种方式。
“拿手”这个词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专业、熟练和自信。在使用这个词汇时,往往会带有一种赞赏和认可的情感。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听到朋友们谈论他们的拿手技能,比如烹饪、绘画或**等。这些对话不仅增进了彼此的了解,也促进了技能的交流和分享。
在诗歌中,可以将“拿手”融入到对某人技艺的赞美中:
他的笔下生花,
绘画技艺拿手,
每一笔都是诗,
每一画都是梦。
想象一个厨师在厨房中熟练地操作,他的每一个动作都显得那么拿手,这种场景可以带来视觉上的享受。听觉上,可以想象到烹饪时锅铲碰撞的声音,这些声音也反映了厨师的拿手技艺。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expert”或“skilled”,它们都用来形容某人在某方面的专业技能。不同文化中对技能的认可和表达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但核心意义是相似的。
通过对“拿手”这个词汇的深入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它在描述个人技能和能力方面的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这样的词汇可以更准确地传达我们的意思,并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1.
【拏】
持拿;执取
【引证】
《说文》-拏,持也。从手,奴声。 、 《苍颉篇》-拏,捽也。 、 李贺《致酒行》-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鸣呃。 、 孟汉卿《魔合罗》-有合佥押的文书,拏来我佥押。
【组词】
拏事、 拏空、 拏手、 拏云、 拏把
搏斗。
【引证】
张衡《西京赋》。注:“相搏持也。”-熊虎升而拏攫。
【组词】
拏战、 拏攫、 拏斗
2.
【手】
(象形。小篆字形,象伸出五指形。本义:人体上肢的总称,一般指腕以下的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今人舒之为手,卷之为拳。其实一也。故以手与拳二篆互训。”-手,拳也。 、 《易·说卦》-艮为手。 、 《素问·阴阳别论》。注:“手谓气口。”-三阴在手。 、 《礼记·少仪》。注:“手拜,手至地也。”-则不手拜。 、 《公羊传·宣公六年》注-头至手曰拜手。 、 《诗·邶风·北风》-携手同行。 、 、 《诗·邶风·击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组词】
手纽、 手杻、 手脚了得、 手帕交、 手击子、 手本、 手式、 手灵、 手械、 手梏、 手格、 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