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9:39: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9:39:28
“中古文”通常指的是**古代文学中的一种文体,主要流行于唐宋时期,其特点是文辞典雅、讲究韵律,常用于诗歌、散文等文学创作。中古文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研究古代文学和语言的重要资料。
“中古文”一词源于对古代文学时期的划分,特指唐宋时期的文学风格。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词汇逐渐被用来指代具有这一时期特点的文学作品。
中古文在**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反映了唐宋时期的社会风貌、文人雅趣和审美追求。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提及“中古文”,我联想到的是古代文人的风雅生活、诗词歌赋的创作场景,以及那种追求意境和韵律的文学精神。这种联想带给我一种古典美的享受和文化的自豪感。
在我的学*生涯中,曾深入研究过中古文时期的诗歌,对其中的意境和用词深感着迷。这种研究不仅增进了我对古代文学的理解,也提升了我的文学鉴赏能力。
在创作一首现代诗时,我尝试融入中古文的元素,以现代语言表达古典意境:
月下独酌,酒香如诗, 古韵流转,心随风起。 一曲长歌,穿越时空, 中古文韵,今宵共醉。
想象一幅画面:月光下,一位文人独坐庭院,手持书卷,吟诵着中古文的诗篇。背景音乐是古筝的悠扬旋律,营造出一种古典而宁静的氛围。
在西方文学中,类似中古文的文体可能是中世纪的骑士文学或文艺复兴时期的诗歌,它们同样追求文辞的典雅和韵律的美感。
“中古文”不仅是一个文学术语,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这一词汇的学*和理解,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古代文学的魅力和价值,也激发了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的使命感。
1.
【中】
正对上;射中,正着目标。
【引证】
《考工记·桃氏》。司农注:“谓穿之也。”-中其茎。 、 《荀子·彊国》。注:“击也。”-敌中则夺。 、 欧阳修《卖油翁》-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射者中。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中而轻发。 、 《聊斋志异·促织》-幸啄不中。
【组词】
中靶;猜中了;命中、 看中、 中雀、 中钩、 中的、 中鹄
受到;遭到。
【引证】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欲中守法。 、 《说岳全传》-前番我王兄误中你的诡计,在青龙山上,被你伤了十万大兵。
【组词】
中霜、 中酒、 中暍、 中疾、 中恶、 中暑;中弹;中埋伏;中煤气
2.
【古】
(会意。从十,从口。本义:古代。一般分为太古、上古、中古、近古)。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古,故也。 、 《仪礼·士冠礼》。注:“大古,唐虞以上。”-大古冠布。 、 《谷梁传·桓公三年》。注:“古,谓五帝时。”-以是为近古也。 、 《文选·张衡·东京赋》-慨长思而怀古。 、 《书·康诰》-别求闻由古先哲王。 、 《吕氏春秋·察今》-故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 、 清·黄宗羲《原君》-故古之人君,量而不欲入者,许由、务光是也。
【组词】
远古、 古字、 古器、 古货、 古贤
3.
【文】
(象形。甲骨文此字象纹理纵横交错形。“文”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花纹;纹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文,错画也。象交文。今字作纹。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注:“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黼,黑与青谓之黼。”-五章以奉五色。 、 《荀子·非相》-美于黼黼文章。 、 《韩非子·十过》-茵席雕文。 、 《诗·小雅·六月》-织文鸟章,白旆央央。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斑文小鱼。
【组词】
文驾、 文斑、 文旆、 文绣、 文织、 文鳞
1. 【中古】 文鳞
2. 【中古文学的地理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