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2:54: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2:54:25
塔里木河:塔里木河是最长的内陆河,位于****自治区,发源于天山山脉和喀喇昆仑山脉,流经塔里木盆地,最终注入罗布泊。其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塔里木地区的河流”,其中“塔里木”是语,意为“河流汇集之地”。
塔里木河的名称来源于*语,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在中文中被广泛接受并使用。在历史上,塔里木河的水文特征和流域范围可能有所变化,但其作为重要河流的地位始终未变。
塔里木河在**的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是重要的水资源,也是***族等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河流沿岸的绿洲是农业和人类居住的重要区域,也是文化和历史遗产的聚集地。
塔里木河给人以荒凉与生机并存的联想,它象征着自然的力量和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可能性。在情感上,它可能唤起对自然美景的敬畏和对生命坚韧的赞叹。
在个人经历中,塔里木河可能是一个旅行目的地,或者是在学*地理知识时接触到的概念。它可能激发了对**自然风光的向往,或者对水资源管理问题的关注。
在诗歌中,塔里木河可以被描绘为“沙漠中的绿带,生命之源,流淌着古老的故事和未来的希望”。
结合图片,塔里木河可能呈现出宽阔的河床、蜿蜒的河道和两岸的沙漠景观。在音乐中,可能会有悠扬的旋律来表现河流的流动和周围环境的宁静。
在不同语言中,塔里木河可能有不同的名称和发音,但其作为**重要河流的地位和意义是普遍认可的。
塔里木河作为一个地理词汇,不仅代表了*的自然特征,也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和历史意义。在学语言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增强对特定地区文化和环境的认识,丰富语言表达的深度和广度。
1.
【塔】
(形声。从土,荅(dá)声。本义:佛塔,亦作“浮屠”)。
同本义。晋、宋译经时始造“塔”字。塔为形高而顶尖的佛教建筑物,多为五层七级,也有高至十三级的,初为藏佛骨(舍利子)的地方,后世也藏经于其中,俗称宝塔。
【引证】
唐·岑参《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
【组词】
塔庙、 塔院、 塔铃、 塔头、 宝塔;佛塔
2.
【里】
(会意。从衣,里声。本义:衣服的里层)。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衣外曰表。-裏,衣内也。 、 《谷梁传·宣公九年》注-襦在裏也。 、 《诗·小雅·小弁》-不罹于裏。 、 《诗·邶风·绿衣》-绿衣黄里。
【组词】
里衣、 里外发烧
3.
【木】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树木形。上为枝叶,下为树根。“木”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木”的字表示树木或木器的名称。本义:树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木,冒也。冒地而生。东方之行,从草,下象其根。 、 《白虎通》-五行,木之为言触也。阳气动跃,触地而出也。 、 《春秋繁露》-木者,春生之性。农之本也。 、 《管子·权修》-一树十获者木也。 、 《庄子·山木》-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 、 《孟子·尽心上》-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 、 宋·周敦颐《爱莲说》-草木之花。 、 明·魏学洢《核舟记》-鸟兽木石。 、 《墨子·公输》-宋无长木。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或在木杪。
【组词】
花木、 木石、 木化石、 木芽、 木表、 木披、 木斧
4.
【河】
(形声。从水,可声。本义:黄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河,河水出敦煌塞外昆仑山,发原注海。 、 《书·禹贡》-导河积石。 、 《列子·汤问》-河阳之北。 、 《吕氏春秋·慎行论》-三豕涉河。
【组词】
河堧、 河湟、 河朔、 河洛、 河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