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9:54: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9:54:44
灵长目(Primates)是哺乳动物中的一个目,包括人类、猿、猴、狐猴等。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指的是“首要的”或“首要的动物”,在生物学上,它指的是那些具有高度发达的大脑、手和眼睛的动物,这些特征使它们在进化树上占据了一个独特的位置。
在不同的语境中,“灵长目”这个词的使用有所不同:
“灵长目”这个词源自拉丁语“prima”(首要的)和“-ate”(表示“具有...性质的”)。在生物分类学中,这个词最早是由法国动物学家乔治-居维叶(Georges Cuvier)在19世纪初提出的。
在许多文化中,灵长目动物常常被视为智慧和社交能力的象征。例如,在非洲的一些文化中,黑猩猩和大猩猩被赋予了特殊的地位,因为它们与人类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
对于许多人来说,灵长目动物可能引发对自然界的敬畏、对人类起源的好奇,以及对这些动物生存状况的关注。它们的存在提醒我们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和责任。
在个人生活中,灵长目动物可能通过动物园、纪录片或自然保护活动等方式进入我们的视野。例如,通过观看关于大猩猩的纪录片,人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这些动物的行为和生存挑战。
在诗歌中,灵长目可以被用来象征人类的本质:
在丛林的深处,灵长目的眼睛 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映照着星辰。 它们的手,如同我们的手, 在时间的河流中,编织着生命的网。
灵长目动物的形象常常与茂密的森林、清晨的鸟鸣和树叶的沙沙声联系在一起。在视觉上,它们的多彩毛皮和灵动的眼神可以激发艺术家的创作灵感。
在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中,灵长目动物的称呼和象征意义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日语中,“霊長類”(れいちょうるい)直接对应“灵长目”,而在非洲的一些语言中,对这些动物的称呼可能更加多样化,反映了它们在当地文化中的特殊地位。
通过对“灵长目”这个词汇的深入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它在生物学、文化和社会中的重要性。它不仅是科学分类的一个术语,也是连接人类与自然界其他生物的桥梁。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概念,并激发对自然界的深刻思考。
1.
【灵】
(形声。从巫,靈(líng)声。本义:巫)。
古时楚人称跳舞降神的巫为灵。
【引证】
《说文》-灵,灵巫也。以玉事神。 、 《离骚》-命灵氛为余占之。 、 《楚辞·云中君》-灵连踡兮既留。 、 屈原《东皇太一》-灵偃蹇兮姣胶。
【组词】
灵子
2.
【长】
老,年高。
【引证】
《广雅》-长,老也。 、 《孟子》。注:“年长也。”-不挟长。 、 《庄子》-子之年长矣,而色若孺子,何也? 、 杜甫《兵车行》-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 《国语》-齐侯长矣。
【组词】
长艾、 长没
年长,年龄较大。
【引证】
明·魏禧《大铁椎传》-长子灿七岁。 、 《醒世恒言》-弟辈衣食自足,不消兄长挂念。
【组词】
长君、 长德、 长贤、 长主、 长宾、 长年、 长郎
3.
【目】
(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眼睛形,外边轮廓象眼眶,里面象瞳孔。小篆处理为线条。先秦时期多用“目”,两汉以后,用眼逐渐多起来。“目”具有书面语色彩。本义:眼睛)。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目,人眼,象形。 、 《礼记·郊特牲。》-目者,气之清明者也。 、 《韩诗外传》-目者,心之符也。 、 《易·小畜卦》-夫妻反目。 、 《左传·宣公二年》-睅其目,皤其腹。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满目萧然。 、 晋·干宝《搜神记》-瞋目大怒。 、 《聊斋志异·狼三则》-目似瞑。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目不忍睹。
【组词】
目不斜视、 目见耳闻、 目治手营、 目空一世、 目眩神摇、 目无下尘、 目耗、 目指、 目眦、 目珠、 目睛、 目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