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7:13: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7:13:11
晓示 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通过明示或暗示的方式让人明白某件事情。基本含义是指清晰地指示或告知,使人理解或领悟。
在文学作品中,晓示 常用于描述某人通过言语或行为向他人传达重要信息或深刻道理。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正式或文学性较强的对话中会出现。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教育,晓示 可能指正式的通知或指导。
同义词中,指示 更偏向于具体的命令或指导,而 晓示 则更侧重于使人理解或领悟。反义词中,隐瞒 和 掩饰 表示不让人知道或理解。
晓示 的词源较为传统,由“晓”(明白、清楚)和“示”(展示、指示)组成。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如《左传》等经典文献中可以看到其身影。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逐渐从文学领域扩展到日常和专业领域。
在文化中,晓示** 常与教育、传承和智慧联系在一起。它体现了通过清晰的方式传递知识和智慧的重要性。在社会交往中,晓示也体现了尊重和信任,因为它意味着清晰和诚实的沟通。
晓示 这个词给人一种清晰、明确和智慧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老师或智者的形象,通过简单而深刻的方式传达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使用 晓示 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复杂的概念。例如,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生动的比喻,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 晓示 来表达一种深刻的启示:
月光如水,晓示着夜的静谧,
星辰闪烁,启示着宇宙的奥秘。
晓示 可以联想到一个智者在月光下向弟子传授知识的画面,或者一个老师在课堂上通过图表和实验向学生展示科学原理的场景。
在英语中,晓示 可以对应为 "enlighten" 或 "reveal",但这些词在语境和情感色彩上略有不同。"Enlighten" 更偏向于启迪智慧,而 "reveal" 则更侧重于揭示真相。
晓示 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和教育意义的词汇。它不仅体现了清晰和诚实的沟通方式,也强调了通过简单而深刻的方式传递知识和智慧的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 晓示 可以帮助我们更有效地传达思想和情感。
1.
【晓】
(象形。从日,尧声。本义:天明)。
同本义。今专指天刚亮。
【引证】
《说文》-晓,明也。 、 《淮南子·俶真》-冥冥之中,独见晓焉。 、 唐·白居易《卖炭翁》-晓驾炭车辗冰辙。 、 唐·杜甫《春夜喜雨》-晓看红湿处。 、 《资治通鉴·唐纪》-晓当尽戮之。 、 唐·杜牧《阿房宫赋》-梳晓鬟也。 、 宋·柳永《雨霖铃》-晓风残月。
【组词】
破晓、 拂晓、 晓雾;晓舌、 晓暝、 晓行;晓鸡初啼;晓星;晓岚;鸡鸣报晓;晓夕、 晓天,晓色、 晓月,晓魄
2.
【示】
(会意。小篆字形,“二”是古文“上”字,三竖代表日月星。甲骨文本作“T”,象祭台形。“示”是汉字的一个部首,其义多与祭祀、礼仪有关。本读(qí)。本义:地神。引申义:让人看,显示)。
显现;表示。
【引证】
《华严经音义》-示,现也。 、 《说文》。古文三垂,日月星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示神事也。-天垂象见吉凶所以示人也。 、 《苍颉篇》-示,现也。 、 《战国策·秦策》-武王示之病。 、 《楚辞·怀沙》-穷不得所示。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 、 《三国演义》-斩使以示威。 、 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二子心计,公无从办,特示故人意耳。
【组词】
示像、 示疾、 示现、 示贬于褒、 示重、 示问、 示俭、 示优、 示惩、 示怀、 示导、 示诲